四川大学:未来5年拟投入1亿元用于支持理科建设
在人文社科领域见长的四川大学将发力理科建设,并于近日透露了未来5年拟将投入1亿元支持理科建设的计划。
四川大学在望江校区明德楼召开理科建设推进会 本文图片均来自四川大学官网
据四川大学官网消息,12月26日,四川大学在望江校区明德楼召开理科建设推进会,研讨部署理科建设工作。校党委书记王建国、校长李言荣、高洁院士、李安民院士、常务副校长许唯临、副校长褚良银,学校相关部处和各理科学院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褚良银主持。
会上,双一流办主任李忠明汇报了学校理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学校理科与国内部分高校理科的情况。数学学院院长张伟年、物理学院院长张红、化学学院院长游劲松、生命科学学院王红宁分别汇报了各自学院学科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3-5年学科发展思考与计划。
其中,李言荣在讲话中围绕“我校理科发展的重要性”、“当前学校理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学校将如何支持理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他说,理科是学校基础创新研究的源头,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对川大的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川大的理科有很好的基础和传统,在国内也有很好的声誉,下一步理科要实现“理进”的目标就要往深度走,往上进,往特色走。
李言荣表示,目前,学校理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原创少,尤其是从0到1的基础研究成果少;二是高端的、实质性的国际交流合作不够,学校在国际学术界、学术组织的声誉不够;三是缺国家级平台,缺少能够汇聚优秀人才的平台。所以,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理科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是未来5年学校拟投入1亿元,用于支持理科的建设;二是成立理工处,专门负责谋划协调理科和工科的发展。三是实施从0到1的原创青苗计划、高端国际合作支持计划、特色方向培育计划等三大计划,特别支持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才俊在川大潜心于学术学问。
此外,王建国在讲话中代表学校对广大理科学院的院士和老师表示感谢,并就下一步学校理科的建设发展进行了部署。他强调,2020年是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年,是双一流建设第一期的结束年,学科建设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共同努力把学校理科建设得更好。
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的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而该校长久以来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优势。
据《四川日报》2018年6月刊发的一篇题为《川大强势崛起凭什么》的文章介绍,在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及西部项目立项结果中,四川大学立项总数68个,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一。
时任川大社科处副处长傅其林说,川大在2016年挤进前三、2017年并列第一、2018年独占鳌头,“学术界评价,国家社科“第一集团”日趋稳定,而川大已稳居其中”。川大校长助理、商学院院长徐玖平分析认为,“川大文史哲、经管法、边疆安全三大集团学科力量雄厚、交叉优势突出,近三年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上有所表现是应该的”。
报道称,川大人文社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建校开始,文史一直占优势力量,可以追溯到清末的尊经书院和四川高等学堂。这里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徐中舒、缪钺,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经学大家廖平、蒙文通,龙学泰斗杨明照等学术大师。今天有向熹、罗志田、项楚、曹顺庆、查涛、徐泽水、霍巍等“杰出教授”“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领衔一方;有迄今收集汉字最多的《汉语大字典》和断代文章最全的《全宋文》,世界第一部《甲骨文字典》,被誉为川版“四库全书”的《巴蜀全书》等一批重大文化建设工程。
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太阳持续上线的第三天,又遇上周六。12月28日,成都提前“过年”啦。成都各湿地公园、绿道甚至街边长椅上,都是晒太阳的市...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