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来这场双年展看艺术如何自由生长

四川日报 2019-12-13 06:09 大字

把卫生纸变成唯美白菜、用数字技术探寻绘画方向

沈允庆用卫生卷纸做出的白菜宛若白玉肌理分明。沈允庆供图

12月11日,位于成都三圣乡的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隐匿在一片葱郁当中,筹备一年之久的2019首届双年展——“感性盛开·全媒介艺术的自由生长”正在这里展出。

持续展出至12月28日的展览分为4个主题:“断裂与并置——关于我们的理想生活”“影响——数字时代的视觉想象”“心象无际——装置与雕塑”“突破定义——架上实验艺术”。造型别致的雕塑《生如夏花》、寓意颇深的装置作品《我和你》、简约有型的桌椅《无题》……穿梭在300余件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漆器等艺术作品奔涌流动的创造力里,一种“无边界创造”与“让艺术回到生活现场”的感觉蔓延其中。

□本报记者 边钰

让艺术回归生活

2016年,许燎源与四川大学教授吴兴明、邱晓林提出“物感主义”。在物感主义里,人与物、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都在被重新定义,让艺术回到生活现场,去和环境、和人产生关联。三年后,这场双年展应运而生。从某种程度,这场展览可以看作经过实践,物感主义的集中展现。“艺术不是一个拍脑袋,而是生活、生命、感知,是这个过程中出来的,我们应该把庙堂的艺术还给生活本身。”许燎源希望借助博物馆这个平台把它做成四川青年艺术家展现自己成果的一个舞台,通过艺术家发声,体现巴蜀大地艺术家敢于创新的先锋态度。

展览仅策展团队就达到10人,批评家8位。55位参展艺术家的作品陈列在7000平方米的展厅中,最小展品仅23.1毫米,最大展品有4米。

让熟悉的物件呈现抽象意蕴

沿着展厅拾级而上,二楼拐角处,悬挂着付黎明的6幅画作构成的《抽象摄影艺术系列》。作为“影响——数字时代的视觉想象”板块的作品,该系列画作多多少少有些探索、突破、创新的意味。“这些属于数字绘画艺术。”什么是数字绘画艺术?在付黎明看来,它不同于传统绘画,通过电子设备和软件程序,艺术家可创作出具有电子色、高密度、未来性等特点的新式绘画效果。

如何探寻数字艺术特有的表达方式?草地上的鲜草和枯枝、角落里的旧砖和残墙、铁桶里的发霉番茄和污水……这些具有冲击的色块聚集在一起,本来就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付黎明将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件借用相机手段记录到电脑,通过专业软件,将其分割为点、线、块等各种单元小块,再重新进行组合排列,从而使得这些常见物完全脱离原来的模样,通过颜色的冲撞或块面的融合,产生成精微、密集的抽象作品。“它不需要有一个主观的主题思想来寄情叙意。观者看见它的第一眼的感觉,就是我们想表达的东西。”

让日用品蜕变成艺术品

在二楼展厅尽头,是四川雕塑艺术院一级美术师沈允庆的装置作品《白菜》。75颗白菜从上到下,错落有致悬挂,200个文字蛋放置于地面。灯光下,白色卷纸做出的白菜茎脉分明,透出柔嫩的精致感。沈允庆是雕塑家中少有的女性,2008年,她慢慢开始寻找一种与铁有着完全不同质地的材料。她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回归到生活本身,从而把过去做雕塑的材料完全颠覆,使得雕塑做得更轻、更环保、更低碳,更能让大众接受。

2011年7月成都下了一场大暴雨,沈允庆的工作室被水淹。她刚买的一提卫生卷纸被水浸泡没法用。舍不得扔掉,她就想着看能否尝试做纸作品,“刚开始做的是苦瓜,后来成功做出了一个苦瓜围成的柱状装置作品,并参加了在许潦源博物馆举行的雕塑年展。”2012年,她开始做白菜。“这一方面源于我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也与我女性的直觉与情感体验相关。白菜的茎脉肌理与晶莹剔透的质感,渗透着质朴而纯洁的生命力,使我感受到了润物无声的美。”与传统雕塑的金属、石、木等材料不同,这种脆弱、易碎、不可复制的纸材料更贴近女性经验的表达,更能够唤起沈允庆的情感共鸣与女性意识的回归。两种日常品,吃的蔬菜,用的卷纸,通过奇妙的结合,共同生成一件艺术作品。

新闻推荐

内地电影票房超600亿元“中国故事”成电影消费强引擎

内地电影票房超600亿元《流浪地球》海报。《我和我的祖国》海报。《中国机长》海报。《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攀登者...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