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艺术创窟将以魅力无穷之景面世
▲“时间之镜”艺术沙龙
▲洞窟在地创作
艺术家实地参观
洞窟魅力无穷
“这简直是全球最酷的洞窟,没有之一!”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张翔是又一批前往515艺术创窟参观的艺术家,在亲身接触1号馆后,他被这个天然的岩洞所吸引,并对之后的在地创作表现出极大的激情。据了解,515艺术创窟艺术季开园活动将有80余位国内外艺术家参展,其中,参加在地创作单元的国内外艺术家有10余位,这也将是未来开园活动上的一大看点。
独特 装置艺术
515艺术创窟驻会学术主持邓旭介绍,开园活动上,除了展出以往人们熟悉的绘画作品外,还将在1号馆,也就是曾经的炸药仓库,展示装置、雕塑、影像和实验艺术。“在地创作单元”这一艺术形式有别于传统美术馆的模式,需要创作者深入了解环境,并依托各环境因素实地创作,川美雕塑系的张翔就是此次在地创作单元的艺术家之一。
张翔是土生土长的达州人,因当年考上川美附中,便前往重庆求学,而后考入川美雕塑系,又交换到荷兰海牙自由视觉艺术学院留学,2014年留川美雕塑系任教。在得知儿时记忆中的“仙女洞”被改造成“515艺术创窟”后,他很是兴奋,“艺术源于生活,终归要回到生活。这样一个原生态的美术馆在全世界都不算多,其策划设计的形式更是非常前沿,可以说达州抓住了艺术发展的一个正面趋势。”
装置艺术也称为“环境艺术”,张翔介绍,创作者可从外貌环境特点、历史因素、功能性质等诸多方面去解读,并着手设计,在原本的环境上,叠代创造出一层新的环境。观赏者身处其中,会感到既陌生,又似曾相识。正因为装置艺术品依托环境而存在,所以每个装置作品都具有独一无二性。换句话说,任何人要欣赏这个洞窟的作品,必须亲身前往515艺术创窟1号馆才能做到。正是这样,515洞窟美术馆1号馆注定未来会以绝无仅有之景象惊艳面世。
创作 反复踩点
为了给作品做前期准备,近日,张翔与同校实验艺术学院的副教授曾途、重庆十方艺术中心项目总监张罗娜赶至达州,前往515艺术创窟,特别是1号馆实地参观。张翔表示,创作前必须了解创作环境的肌理、空间、历史、功能等因素,从而理解洞窟、园区、项目的主题和关联,这个过程也将影响之后的创作方向、作品风格、材料选择等。
在515洞窟美术馆1号馆内,张翔、曾途和张罗娜三人,一面惊叹身处空间之魔幻,一面用手机多角度记录场馆。端详开凿后的线条,感触墙面的触感,拍下各处岩壁的肌理,用身体各部去丈量空间的三维,进入场馆内,三人似乎沉浸在各自的头脑风暴中,不断忙碌着。事后,张翔告诉记者,洞窟因以前开凿过一个隧洞,其视觉冲击感很强,本身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艺术品,这次参观后,他需要慢慢消化现有的信息,再开始构思,若要完成作品设计,未来还必须反复到此踩点。
据了解,515艺术创窟艺术季开园活动的在地创作单元,近日将陆续有10余国内外艺术家来到现场,进行他们的前期准备和创作。
此次张翔和川美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唐勇,将与阿根廷一位装置艺术家合作,她将于本周飞抵达州。在一个视觉感极强的空间上,三位国内外艺术家要如何碰撞、博弈、融合,才能擦出火花,为观众呈现一个更别样的空间,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对观众而言却是未来可期。
未来 文化高地
前几日,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邀约张翔、曾途、张罗娜三位艺术家,举办了一场名为“时间之镜”的艺术沙龙。其中,曾途和张罗娜谈到“复归”这一概念,来自生活的艺术,应该也需要寻找实质,复归到当下社会本身去。515艺术创窟策划的“在地创作单元”正是取材生活,又回归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不论是园区策划的艺术深度,还是其显现的庞大资源,515艺术创窟都呈现出达州一大文化高地的姿态。打造艺术馆不是在一个城市建一座艺术馆,而是通过它,助推城市成为一座艺术馆,随之产生影响。515艺术创窟负责人介绍,从一开始,515艺术区就明确要利用自身资源,展示本土文化特色,加强国际交流,打开一扇新的艺术之窗。为培养本土新兴潜力,515艺术区还与四川文理学院校地合作,共同提升地区审美。
未来将有哪些作品和艺术家进驻515艺术创窟,而魔幻的洞窟在艺术家们的手中,又将以何面貌问世,本报将持续关注,以解市民心头之“痒”。
□文/图 本报记者 杨蕙菱
新闻推荐
四川省通济堰管理处关于2019年全灌区停水进行工程整治的通知
灌区各用水单位:为确保通济堰总干渠跨渠公路大桥工程、通济堰2019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维修养护工程的顺利实施,经管理处...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