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胎龄5个多月 体重仅600克 双胞胎兄弟早产 医护人员紧急抢救

德阳晚报 2019-11-20 09:11 大字

为呼吁对婴儿早产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并加强相关研究,采取有效行动,减少早产导致的健康问题和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1月17日确定为“世界早产日”。

就在今年“世界早产日”当天,一对胎龄不到23周的双胞胎男婴在市医院降生了,为了挽救孩子年幼的生命,医护人员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超低胎龄双胞胎早产

“有一位怀孕22周+6天的孕产妇即将分娩,双胞胎,请你们赶紧过来协助!”11月17日14时31分,市医院儿科新生儿室突然接到医院产科打来的紧急求助电话。

22周+6天!如此低的胎龄意味着胎儿的心肺等内脏和自身免疫系统都尚未发育成熟,出生以后将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严重威胁。这也对市医院儿科的技术实力是一场考验。儿科新生儿室立即启动院内转运机制,作好各种抢救、应急准备。2名儿科医生和2名新生儿专科护士,随即携带相应设备、药品赶往位于南苑的产科病房。

16时33分、17时05分,这对早产的双胞胎男婴在“世界早产日”先后降生,小哥俩脸色发乌,身体弱小。经医生检查,小哥俩体重仅有600克,仅有足月新生儿的1/5左右,心率和血压也都远低于足月的新生儿。最为要命的是,弟弟呼吸极度微弱,而哥哥则完全没有自主呼吸!

危急时刻,等候在产房的儿科医生和新生儿专科护士与麻醉师一道,立即对小哥俩展开抢救(图)。

身体保暖、清理呼吸道、胸外心脏按压、T组合加压给氧,同时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辅助设备,通过气管导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促进孩子的自主呼吸……

“移动ICU”全程护佑转运

经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抢救处置,小哥俩的状况逐渐趋向稳定。儿科医生和新生儿专科护士随即小心翼翼的将小哥俩抱进新生儿转运专用暖箱,将他们转送至位于海油大楼的儿科新生儿室。

虽然产房到儿科新生儿病房的路程并不遥远,但对于这两个早产的小天使来说,无疑相当于一道“天堑”,途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危及到他们脆弱的生命。

用来转运小哥俩的新生儿转运专用暖箱,同时携带有新生儿专用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可以给患儿安全的呼吸支持及生命体征监测,相当于一个缩小版的抢救室,因此也被称之为“移动ICU”。

电梯提前到位并有专人守护、沿途过往车辆行人纷纷避让,转送途中一切通畅。儿科医生严密监护着小哥俩的情况,新生儿专科护士不断用双手操作着连接着孩子的辅助呼吸设备……就连途中遇到的其他患者和家属,也在不断鼓励小哥俩“两个小伙子加油!”

18时03分,在“移动ICU”的全程护佑下,小哥俩被安全转送到医院儿科新生儿室。

经过进一步抢救,当天22时左右,小哥俩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血压逐渐稳定。

当天23时许,根据家人的意愿,小哥俩被连夜转送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受进一步抢救。

更多详情和视频请见晚报微信公号和抖音号昨日推送内容。

文/图本报记者张嵘

新闻推荐

“海峡两岸摄影家走四川”摄影展亮相成都

本报讯(记者杨艺茂)11月14日,首届“海峡两岸摄影家走四川”摄影展在省图书馆拉开帷幕,以海螺沟、蜀南竹海、兴文石海三大景区...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