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科普,防癌并助癌症病人建立信心重视并藐视它 癌症无非是个慢性病
“我们都是‘坏人’,不是‘好人’。”汪代凤对记者说。她今年64岁,患淋巴癌已有5年,在经过一段很艰难的心理挣扎后,她开始坦然面对癌症,并加入了由癌症患者建立的“生命之光艺术团”,没想到人的快乐居然让癌症退缩了。
汪代凤刚和姐妹们在台上跳了一曲舞,有两位舞者还留在台上接受采访,“我叫张清兰,今年68岁,患乳腺癌20年。”“我叫郭德蓉,今年70岁,患乳腺癌30年!”
这天是11月3日,正在召开的“2019年第三届天府肿瘤国际论坛”在锦江区万达广场举行了一场科普进社区活动。“医生的讲解,加上病人的现身说法,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癌症其实就是慢性病。”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庄翔说。
预防癌症
四川首次进行肿瘤科普大赛
庄翔是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专家,在这所专门接诊肿瘤病人的医院,他面对过太多让人扼腕叹息的病人,“很多人有了症状过来一查,就已是中晚期。而他们之前并不知道如何预防,甚至不知道癌症可以进行早期筛查。”庄翔不无遗憾地说,我国对高血压、糖尿病的预防宣传做得比较深入细致,但对癌症这种危害大、花费多的疾病,反而科普相对少。
正是这个原因,经过认真筹备,今年4月中旬,省肿瘤医院牵头组建起了“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这是中国首家省级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庄翔被推选出来担任主委。“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全省的肿瘤专家团结起来,写科普文、排科普剧、讲科普课,采用各种群众乐意接受的方式,把肿瘤知识传递出来,让大家知道,癌症并不那么可怕,它就是一种慢性病。”
11月1日至3日,“2019年第三届天府肿瘤国际论坛”召开, 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开展了第一届四川省青年医师肿瘤防治科普能力大赛,来自全省的39名青年医师携24件科普作品参赛。这些作品中,有视频、有情景剧、有演讲。记者作为评委参与了此次大赛,从现场感受到,肿瘤专业的医护人员将生涩的专业术语“翻译”成大众语言后,所起到的警醒与指导是多么强劲有力。
11月3日,庄翔将前一天评选出来的优秀科普作品带到了万达广场直接面对公众,让科普发挥作用。
战胜癌症
无非得了个慢性病
锦江区万达广场的医学科普进社区活动吸引了200多居民参与,《肺结节与肺癌》《癌症这么多、三成吃惹祸》《如何发现早期肿瘤》《追踪男性第一杀手的来龙去脉》……每个科普作品都形象生动、直入人心。现场不光是专家讲,还请来了那些与癌症斗争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患者,他们的经历和经验感染了现场观众。
记者面前的张清兰身子挺拔而结实,很难相信她是一个带癌生存20年的病人。1999年,她查出患有浸润性乳腺癌,已发生淋巴转移。和其他人一样,最开始她也是恐惧和绝望的。为了要把后事做好,她开始不断地织毛衣毛裤,“那会儿天快冷了,我怕娃娃和丈夫没得穿冻着,那是我最后为他们做的事情。”
就在这个过程中,对家人的爱与温暖激起了她求生的欲望,“反正都要死,在死之前我得好好活。”这样的心态让她摆脱了恐惧,她开始尽量去寻找开心,并配合医生接受规范化治疗,“医生的医嘱,每一条我都严格执行。”活了5年后,发现自己居然好好的,于是她给自己制定了下一个五年计划,积极拥抱生活。“生命是需要敬畏的,我带着癌症活下来,就需要去为生命做点事。”因而她加入了“生命之光艺术团”,和其他带癌生存的病人一道,四处去表演,四处去传递关于癌症的科普,帮助其他患癌者树立信心。
70岁的郭德蓉说,她“赚得更多”,因为患癌已有30年。“缺乏对癌症的知识,很多人是被吓死的。”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说,要去掌握癌症的各种知识,提前预防、早诊早治、遵从医嘱,更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这样会活得更长久,“癌症就是慢性病,无非得了这种病而已,我们要藐视它!”
本报记者 邓晓洪 文/图
新闻推荐
市场群雄逐鹿之时,房企营销方式花样迭出。这一次,是地产和电商跨界“联姻”。据京东官方消息,近日京东已与融创中国西南区域...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