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献血不影响健康?
提到献血,很多人最大的顾虑之一就是献血会不会影响健康?献血后身体能够恢复到献血前吗?多久能恢复?答案当然是不会影响健康,健康人按规定参加献全血或献成分血,都能较快恢复到正常生理水平。
血液的吐故纳新活动十分活跃
先从组成血液的主要成分说起:人体的血液主要成分有3种: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它们都是有寿命的,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7~14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7~9天。人体内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即20亿个红细胞)、10%~20%的血小板衰老、死亡,同时健康成年人每天会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去,可见人体血液成分的吐故纳新活动十分活跃,所有血细胞都经历着新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新陈代谢,血液的动态平衡使机体保持一个相对恒定的状态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人体自身的“贮血库”
再说血容量,人体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贮血库”,可以贮存人体总血量20%的血液。当人体血循环需要血液时,脾脏等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血液进入血管,参与血循环,而且献血者的失血量与血细胞的储备池的释放量呈正相关;临床研究表明,人体失血总量超过15%以上,才可能发生急性低血容量反应,一次献血200~400ML ,失血量仅相当于总血容量的5%~8%,失去的这部分血容量,机体会通过两条途径恢复,以维持体内所需的血细胞数量,一是献血后喝些饮料或糖水即开始补充液体,机体很快通过组织间液迅速渗透进入血管补充血容量进行自我调节,1~2小时即可恢复到正常的血容量;二是机体的储备血库——脾脏开始释放血液进入血循环,同时肝脏开足马力工作——合成补充失去的血浆蛋白,保证献血者内环境的稳定性,促进了新陈代谢。
献血后人体的变化
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负反馈,促进骨髓储备的成熟细胞释放和骨髓造血,促使血细胞的生成。
红细胞的恢复:献血后即刻红细胞数量减少与采血量成正比,国内数据显示,一次献血200~400ml,男性红细胞平均下降0.3~0.6×1012/L,血红蛋白平均下降7~10g/L,女性分别下降0.39~0.78× 1012/L,7~15g/L,献血后献血者血液中网织红细胞增多,平均计数可达1.2%,网织红细胞增多说明骨髓造血功能活跃,一般4~9天达高峰,献血200~400ml,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恢复至采前水平需要7~10天。
白细胞、血小板的恢复:多数献血者白细胞有所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也有的献血者献血后反而增加,血小板也是如此,有的减少,有的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体内的生存周期短,更新换代快,献血后几天就可以恢复到原有水平,所以献全血对这两种成分的影响是很小的,单采血小板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采集血小板,但是由于血小板的生长周期短,平均寿命为7天,即使这样机体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其数量而不影响他们的功能。
血液动力学变化:采血后即刻,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心输出量均下降25%~28%,同时外周阻力增加35%~39%,人体通过这种生理反应来保持稳定的血压,采血4天后,心脏每分钟输出量恢复至原水平的97.71%,总外周阻力恢复至原来的98.84%,心率增加9.83%,以维持血循环量和保证组织供氧。上述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说明机体在献血后可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应激反应来调节生理平衡,维持机体的健康。
《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几率就提高,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和心脑血管病。
新闻推荐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易弋力)11月6日上午,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商务厅、省经济合作局承办的中国(四川)—日本经贸合作对接...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