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起点
上期提要:在风景如画的鹿儿岛,周佛海在功课之余,开始钻研社会主义学说,开始跟梁启超(即梁任公)、张东荪有了联系。周佛海和施存统,实际上都是在上海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然后去日本的,所以他俩在日本组成了一个小组。1920年周佛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之际,不过23岁,是一大群热血青年中的一个。然而,他的政治野心,他的领袖欲,却为他后来改弦更张、叛离中国共产党预伏下思想之根。
周恩来赴法寻求真理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工作,向东伸入留日学生,向西则伸入留法学生。
当时,留法勤工俭学的热潮不亚于留日。从1919年春到1920年底,中国便有1500多名青年涌入法国勤工俭学。
其中,撒向法国的中国共产党“种子”是张申府。张申府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最早的成员之一,他去法国的目的并不是勤工俭学。那时,他已是北京大学讲师,他跟北京大学前校长蔡元培同船去法国,被吴稚晖聘为里昂大学中国学院教授,讲授逻辑学。
张申府在法国发展刘清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结为夫妇。张申府又和刘清扬一起发展周恩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此,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应该是1921年2月。
张申府在回首往事时,曾这样十分概括地谈及旅法共产主义小组的人员情形:
接着,由上海又去了两个党员:赵世炎、陈公培。他们两人是在上海入党的,都是陈独秀介绍去的。这样,我们五个人成立了一个小组(张申府、周恩来、刘清扬、赵世炎、陈公培),小组一直是这五个人。后来小组的事,就由周恩来他们管了,我不怎么管。李维汉当时是少年共产团(CY),他是1921年底回北京入党的。蔡和森也是少年共产团(CY),后来在北京入党的。陈延年、陈乔年没有加入我们小组。延年本来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反对他们的父亲,所以到了法国,也没有(受陈独秀委托)去看看我。后来,他们慢慢进步,走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路上,后来加入了少年共产团和共产党……
周恩来是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登上法国邮船“波尔多”号,驶往法国的。
这位23岁的小伙子,是华法教育会组织的第15批赴法学生中的一个。比起同龄的年轻人来说,他显得比较成熟,因为他已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受到过锻炼——曾经东渡扶桑,也曾身陷囹圄,还曾与李大钊有过交往……
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他自己曾这么说过:“在血统上我也许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是出身浙江绍兴城的周家。”
不过,他出生在苏北淮安。取名恩来,原意是“恩惠到来”。周恩来字翔宇,后来他常用的笔名“飞飞”也就取义于“翔宇”。至于他另一个常用笔名“伍豪”,则是他参加觉悟社时抽签抽到五号,取了谐音为“伍豪”,而邓颖超抽到一号,取了“逸豪”为笔名。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淮安老家,随伯父周贻赓到东北沈阳去。15岁的时候,又由于伯父调到天津工作,他也到天津求学。环境的不断变换,使他眼界大开,而且养成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
19岁那年,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头一回出国——到日本留学。上船时,朋友送给他一本《新青年》第3卷第4号。他在途中细看了这本杂志,思想产生共鸣,从此,成为《新青年》的热心读者。他曾在日记中写道:
晨起读《新青年》,晚归复读之。对其中所持排孔、独身、文学革命诸主义极端地赞成。
日本使周恩来失望,因为当时的日本正在跟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周恩来卷入了留日学生的爱国运动。
留日两年,21岁的周恩来终于下决心归国。他在1919年4月回来,不久恰逢震撼中国的五四运动。周恩来在天津组织了觉悟社,成为天津学生领袖。他请李大钊到天津觉悟社讲话,跟这位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有了交往。
之后不久,周恩来被天津警察厅逮捕。从1920年1月29日至7月17日,将近半年的铁窗生涯,使周恩来的思想迅速走向成熟,看透了旧中国的黑暗,决心点起一把革命的火,照亮这黑沉沉的国度。
出狱之后,他又去北京见李大钊。
最终,为了寻求真理,寻求拯救中国之路,他踏上了西去的轮船,到欧洲去……
他原本是打算去英国的。从法国到了英国,住了五个星期,还是回到了法国——法国的生活费用要便宜得多。
在法国,周恩来终于认准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共产主义之路。
周恩来在1922年3月致天津觉悟社谌小岑、李毅韬的信中,十分坦率地谈及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
劈头要说的便是:你们现在所主张的主义,我是十二分表同情,差不多可以说没有什么修正。觉悟社的信条自然是不够用、欠明了,但老实说来,用一个Communism(以下简作Cism)也就够了……
总之,主义问题,我们差不多已归一致。现在郑重表明一句,便是“我们当信共产主义的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而实行的手段则当因时制宜!”……
我以前所谓“谈主义,我便心跳”,那是我方到欧洲后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时的心理,而现在我已得有坚决的信心了。我认清Cism确实比你们晚。一来因为天性富于调和性,二来我求真的心又极盛,所以直迟到去年秋后才安妥了我的目标……
周恩来信中所说的“Communism”,亦即共产主义。
赵世炎加入旅法小组
1920年5月9日,一艘名叫“阿芒贝利”号的轮船驶出上海港,前往法国。
在码头送行的人群之中,站着又瘦又高的毛泽东。
船上赴法青年之中,有许多湖南青年,其中有毛泽东的好友萧三。同船的也有四川青年,其中有一位19岁的不大爱笑、言语不多的小伙子,名叫赵世炎。
赵世炎是四川酉阳县人,又名施英,号国富,笔名乐生。后来,他还取了个俄文名字,叫“阿拉金”。那是因为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12位革命者在法庭受审,当赵世炎1923年由法国去莫斯科学习时,同行者正巧12人。于是,这12人各取1905年12位俄国革命者的名字为自己的俄文名字。赵世炎取了其中一位阿拉金的名字。
赵家是多子女家庭,赵世炎兄弟姐妹九人,他是“老八”。他的妹妹,亦即“老九”,比他小一岁,名叫赵君陶。赵君陶便是李鹏之母。
下期看点:赵世炎在1917年结识李大钊。在筹备成立少年中国会期间,李大钊让赵世炎也参加一些活动。这样,赵世炎开始走出学校,投身于社会活动。五四运动爆发的第三天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成立学生会,赵世炎当选为干事长。这年7月,赵世炎在附中毕业,正式参加了少年中国会。不久,赵世炎进入吴玉章在北京主办的法文专修馆学习法语,1920年4月结束法文专修馆的学习,便与萧三等结伴前往法国。赵世炎在出国路过上海时看望了陈独秀,跟陈独秀建立了联系。正在筹备建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陈独秀,把情况告诉了他,他表示赞同。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刘琳)10月29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智游天府(四川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动员会。会议提出,该项...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