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正气与地气的现实主义画卷 读蔡文华长篇小说《人事有代谢》

华西都市报 2019-10-27 01:45 大字

——读蔡文华长篇小说《人事有代谢》 □杨献平

现实永远比虚构更精彩。这是一句小说家常说的话。事实也是如此。现实这个巨大的现场之间,活跃和包藏着太多的苦难与愉悦,人心和人性。小说家的宗旨,就是在时代或者某个时空当中,去发现和书写被时代或者说被人群(社会)塑造、变异、沉沦、崛起的那些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并且从中发掘出共通的时代本质,以及人在某些具体环境、场域中的各种现实表现、内心幽微与精神困境。然而,这并不怎么容易做到。然而,所谓的时代也是充满悖论的。博尔赫斯在《最后的对话I》中说:“几乎所有的作家都试图成为当代的,试图成为现代的。但这是多此一举,因为我身在这个世纪,沉浸于这个世纪的思虑之中,我无需费心成为当代的,因为我原本就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此时我在”或者“此时此刻”是作家艺术家所不能绕过的梦魇和魔咒。大多数作家的经验乃至想象力,当然也包括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并不能对人类的未来进行有意识的预言和寓言式的呈现与表达。立足、专心于既往的个体综合经验“此时我在”的变化和变迁,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作家们不得不为之,并且常常因此而感到局促不安与巨大困扰的写作“主战场”。

蔡文华先生的《人事有代谢》可以说是一部全景式的反映县域行政机关,特别是组织部这个特殊职权部门的“当下”工作的流动式的状态。这个状态从先任清程县,主管大农业的副县长祝正元,在无意中调任到固池县任组织部长、县委常委之后开始的。对于祝正元来说,组织部的工作是陌生的。但多年的从政经验使得他具备了很强的自觉意识,即如何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组织部门的工作程序及一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规则”,处理好包括是县委书记及分管副书记等各个方面的人的关系,以便更好更快地开展工作。由此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铺垫,凭着自己的年轻好学,以及熟稔于心的党政和行政机关工作经验,使得他在这个陌生岗位很快为自己定准位置,并很快调整了心态,融入实际工作,并以其端正的作风和不偏不倚的“正气”和“熟稔”,使得固池县的组织和党的建设,得到了健康的运行和建设发展。

组织部门在很多人眼里是神秘的。因为,在现行体制内,人事、钱物既是工作的根本保证,堪称咽喉和命脉。也是确保上级的各项工作得以贯彻落实,并且能够推动一地一隅建设发展的基础和依仗。尤其是人事,正如蔡文华先生这部长篇小说开头引用的毛泽东的话一样,“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组织部门的首要职责,就是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既是干部的“娘家”又是党员之家和人才之家,既是同级党委的干部人事工作部门,又是所属基层组织建设的“参谋”部门。说到底,组织工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大局,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稳定干群之心、增强战斗力和建设能力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蔡文华先生以其在县一级行政和组织部门多年工作之经验和思考,用非常缜密而又确切的文笔,书写了以祝正元为代表的县级组织部长在自身岗位上兢兢业业,顾全大局,作风扎实地做好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建工作。

小说的核心永远是人,是对人进行多方位的呈现、挖掘,使之更加立体化,具备典型性和艺术性。蔡文华先生的这部长篇小说,通过小切口的进入,为我们打开的是一个中国当下县域的政治生态图景。从县委书记敬大志、分管组织的副书记赵礼,组织部的唐会东、江海波、梁世全等几位副部长,干部科科长何才高,以及作秘书的胡年、小金、马代祥等等人物的刻画,有的浓墨重彩,有的寥寥几笔,注重写意,并且在叙述中交代各个人物的性格及各种背景和办事作风。显示出了作家极强的观察能力和语言功夫。整个小说从祝正元上任开始,以组织干部工作为基线,旁敲侧击地将一个县域的政治生态和人事更迭时候的各种人的各种表现,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出来,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现实画卷。

《人事有代谢》

作者:蔡文华

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

新闻推荐

部分高校博物馆存监管盲区 重庆大学博物馆身陷“赝品”漩涡,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高校博物馆管理法规欠缺

“赝品”风波后,重庆大学博物馆已暂时闭馆。新京报记者梁静怡摄此前,新京报关于重庆大学“赝品博物馆”的调查报道。重庆大...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