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陈佩斯 好的艺术作品是“接地气儿”的

四川日报 2019-10-18 06:12 大字

话剧《戏台》主演杨立新(右)与陈佩斯(左)搭档。 四川大剧院供图

□本报记者 李婷

“中午我特地吃了碗面,来见佩斯大大。”10月11日下午,四川大剧院内,一位身穿红色衬衫的中年粉丝一开口,逗得现场观众一阵乐——因为大家都懂“吃面”这个梗。坐在剧场中央的著名喜剧演员陈佩斯一听就乐呵起来:“看来你晚上应该吃羊肉串了。”当年,陈佩斯、朱时茂合作的小品《吃面条》《羊肉串》早已被观众熟知。

在四川大剧院开幕活动之“陈佩斯戏剧作品展演单元见面会”上,陈佩斯和儿子陈大愚齐上阵,为观众分享这些年来的创作感悟。还是那个熟悉的光头,还是那个熟悉的笑声,只是多了一些老年斑和鱼尾纹,这些年,陈佩斯经历了沉沉浮浮,带着话剧《戏台》《阳台》《托儿》等重回观众视野。

为了《戏台》他“等了60年”

分享会现场,陈佩斯心直口快,属于特别“敢说”的那类艺术家,他常常放飞自我,一旁的儿子陈大愚只能着急地扯扯他的衣角,想要把他“收回来”。

这种不怕谁不求谁的底气,一部分来自老百姓对他的认可。1984年央视春晚上,陈佩斯与朱时茂搭档演出小品《吃面条》,让大家记住了这个憨憨的角色,之后《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羊肉串》等脍炙人口的小品,让陈佩斯成为一代人的回忆。1998年,陈佩斯最后一次上春晚演了《王爷与邮差》,至此他已经为春晚贡献了15个小品。

此后,陈佩斯做过电影,也经历了公司倒闭,被传孩子上学困难在家种果树,最近开起了北京大道文化节目制作有限公司。时隔多年,央视让观众投票选出“最想看到哪位喜剧演员重回舞台”时,陈佩斯每年都依然名列前茅。陈佩斯把喜剧基因注入话剧后,他导演的最新力作《戏台》,是他至今为止最满意的作品,拥有超越喜剧本身的更深一层的魅力。

《戏台》“合众力、集大成”,由编剧毓钺创作,陈佩斯担当导演,并携手杨立新共同主演,曾创下单日售票量超千张的纪录,获得了业内人士及各行各业普通观众的交口称赞,被誉为“当代舞台喜剧的又一座高峰”。《戏台》将于11月5-6日在四川大剧院上演,目前演出门票已所剩无几。陈佩斯为了这部作品,他“等了60年”。有观众说“有生之年看《戏台》,实我之幸”。陈佩斯听后说:“生活中很多烦心事,您能来看我的戏,让我伺候您一阵儿,您能松口气笑一笑,对我来说就是善莫大焉。”

把服务意识放在第一位

在陈佩斯看来,喜剧是一门“创造笑声的艺术”,“但它其实是在柔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来寻求一种平等。”

人为什么会觉得好笑?陈佩斯说,这需要喜剧表演者放低自己的姿态,去博得别人的笑声,通过引人发笑,喜剧演员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换得故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陈佩斯特别反感“板着脸说话”的艺术工作者,认为好的艺术作品是不应该远离人群的,是接着地气儿的。

有观众反问:“那我们就应该为了观众发笑去调整自己表演里的包袱吗?”陈佩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起了自己对喜剧艺术的看法。“我认为艺术有界限,人群有层级,有时别太把别人的评价当回事儿了。”陈佩斯说,我们的剧就是演给普通老百姓的,让他们图一个乐呵,别总把自己想象成“灵魂工程师”,表演的场景都是“艺术殿堂”,这些东西离我们普通人太远。你看看哪个厉害的喜剧大家,不是谦逊地一直贴近着老百姓。“我把喜剧的服务意识放在第一位。”

紧接着,有人问陈佩斯,既然话剧《阳台》川话版当年如此成功,可为什么这些年来大多数川话版的本土话剧还是没法“出川”发展?陈佩斯回了两个字:“别去!”引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陈佩斯补充说:“明明云贵川渝幅员辽阔,有众多的观众,你为什么不好好表演,把他们伺候好,非要去其他地方呢?好好演四川方言,把这群观众吸引过来,前途是无量的。到时候功夫到了,水到渠成化为习惯,自然就有更多其他地方的人过来看方言剧了。”

新闻推荐

前三季度四川省CPI同比上涨2.5%9月CPI“破4” 肉价上涨仍是主因

前三季度我省CPI同比上涨2.5%10月16日,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通报,1-9月四川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2.5%,涨幅比上...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