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的温度勒上寒石
——写在魏明伦碑文馆开馆时
□陈彦
很高兴今天到四川内江来,参加魏明伦先生碑文馆落成仪式。魏明伦先生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曾因创作的高度和影响力,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现在仍是中国剧协顾问。他为中国戏剧贡献了一大批十分独特的作品,我们可以如数家珍地提起《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这些如雷贯耳的剧名。经过岁月淘洗,它们大多已沉淀为我国戏曲的经典名篇。我与魏先生认识多年,始终在关注他的创作动态,深为他的生命活力惊愕不已。魏明伦先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人们称为“鬼才”,是对他独特生命创造力的浪漫表达。他是一个剧作家,一个杂文家,一个散文家,一个辞赋家,更是一个诗人,一个秉赋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情愫的现代诗人。也许表达的方式不完全是以诗的分行出现,但他的所有作品都具有诗性品格和气质。
我读过他的大部分作品,每每都会朗朗上口地读出声来。无论戏剧还是杂文、散文、骈文,都充满了生命的体征与温度,充盈着思想的睿智与刀锋,内蕴着象征与隐喻,尤其是饱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思辨。他极大地拓展了一个剧作家的生命空间,让自己的创作呈现出既聚焦一行,又触类旁通、广谱发散的多头“导弹”态势。他是中国文坛一个独特的生命范例。尤其是在文体方面,由戏曲唱词念白的精研细磨、字字珠玑,到散文杂文的粪土、快意、挥洒泼墨,再到辞赋骈文工稳而不伤其义的华美壮阔,堪称一个文体大家。
碑文创作,在中华美学传统里,历来都是不朽之文体。许多文人志士,皆因文章勒石而存活千年。那些冷冰冰的石块、摩崖,因为有优美的文字与鲜活的内容,而温存千古。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不仅有山川风貌的刊石,也有古迹遗存的碑碣,更有志士仁人的勒铭。它们都以十分庄严周正的资质,记述着历史、人文、宗教、族群、家谱、民风的微言大义。能上石刻的文字,也都充满了向好、向善、警示、戒守的精神提振,鼓舞着一代代人,从素朴的传统走向缤纷的现实。魏明伦先生以戏曲唱词的扎实功底,融楚辞、汉赋与元杂剧的开阔、奔放、灵动,开创了属于自己全新面貌的碑文创制,形成了他继戏剧、杂文创作后的第三次重大转型。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次转型弥补了历史文化血脉延伸的局部空白,值得立馆瞻望。
文化的本质是形成持续不断的传统,以匡范、矫正、激励、引导生命的有序远行。魏明伦先生在戏剧、杂文等多个领域取得骄人成绩后,又一头扎进相对冷僻的碑文创作中,试图将时代与今人的生命温度,勒于寒石,而传之久远。仅就今天的遗存看,历史上很多大节和不可忽视的细节,都是通过刊石来完成的。碑刻,既是在做文明积累,也是在创造新的乡恋、乡愁和文化记忆。再滚烫的时代、再炙手可热的人物,都将在历史的浩瀚进程中逐渐冷却,会冷得跟碑碣的石头一样寒气袭人。唯有那上面跳荡的文字,能冒出热气腾腾的火山熔岩。相信在中华文明的未来历史天空下,他们会抚摸到前贤魏明伦和他所记述的那些山川、河流、道路、人物的脉动和温度。
祝魏明伦先生创作之树常青!
2019年10月10日于四川内江
(作者系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
新闻推荐
近日,随着电影《攀登者》热映,影片中人物的真实原型也走入大众视野。其中有两位四川小伙儿,他们是首次登顶的屈银华和二次登...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