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工具变迁 看四川审计发展之路
1983年,四川省审计局成立。“四川省审计局成立大会”的会标,是第一批审计人陶志伟的手工作品,他先用铅笔在绒布上勾画好线条,然后剪好纸条,最后用针线一笔一画地往上面钉。,透过工具变迁 看四川审计发展之路。
成立之初,在招待所的办公室里,只有几张桌椅、几把算盘。那个年代,审计人员抱着资料、背着算盘,进工厂、下田坎。一位干部记得,刚分配到审计厅,就领了一把算盘,18个人的大办公室里,“噼里啪啦”的算盘声音清脆响亮。
没有计算器,可以用算盘代替。没有复印机、扫描仪又该怎么办呢?
上世纪80年代初,省审计局商贸处的同志创造了手工“复印”技术——对着一张张需要复印保留的文件、单据,用手中的笔照着一点一点描绘下来。多年后,随着计算器、复印机等设备的逐步引入,审计人的工作条件才得以改善。
发展新阶段
人人都在学用计算机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审计事业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四川审计人逐步告别了算盘,迎来了计算机时代。
1991年,省审计局把计算机运用到了审计统计管理中;1992年首次在审计业务中使用了计算机技术;1996年,四川省审计局更名为四川省审计厅,当年正式开通市州审计局的计算机局域网。随后,省审计厅与国家审计署联合开发了审计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并于1999年向全国审计系统推广使用。
进入新世纪,四川省于2001年提出了“依托四川党政网,建设全省审计信息高速通道,发展四川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由此成为全国“金审工程”的试点省。当时,省审计厅内随处能够听到敲打键盘的声音,涌动着学习新技术的浓厚氛围。
到2003年,四川省审计机关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也进行了一些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尝试,先后在投资、财政、金融、保险、外资审计核实等方面利用计算机辅助工作,促进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进入新时代
插上大数据翅膀决胜千里
近几年,省审计厅紧跟信息化新浪潮,探索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监督模式,为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时代要求找到了利器。
以预算审计为例,以前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主要采取现场审计,纯手工方式,一年只能审计20家单位。2017年,四川省首次实现了对省级一级预算单位审计的全覆盖,秘诀就在于采用大数据平台和电子数据方式进行审计,为审计组提供审计疑点线索。此外,省审计厅联合测绘部门,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中,使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使一批生态环保问题无处遁形。
当前,省审计厅正加快建设四川审计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为审计全覆盖插上“翅膀”。
新闻推荐
9月20日,太平人寿四川分公司走进金牛区天回镇社区,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向周围市民、公司客户及潜在消费者宣导普及金...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