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不容错过的画展:在刀笔里刻画时代韶华
被圈友誉为年度最不容错过的画展来川了!9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在四川美术馆开幕,340件优秀版画作品及馆藏精选作品随之揭开面纱。作为国家级最高水平作品展,这是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三次在四川举行。,年度不容错过的画展:在刀笔里刻画时代韶华。
在这里,你能在冷光冕的《孔雀屏》里邂逅绚丽多姿的山村色彩,在毕海强的《乡村舞蹈》里感受淳朴依然的民族风俗,在毛祥彦的《香格里拉印象·收蔓青》遇见收割蔓青的现代耕作场景,在罗贵荣的《时间·时间》探寻高架桥上铺轨作业、最后紧张合轨的情形……来自全国优秀版画家的作品,通过多元画面,以一种记忆与现实相交错的叠合方式,让人们触摸时代的脉搏。而其中,不乏四川画家身影。马力平、陈娥、邬林……在方寸版画中,他们用苍茫刀笔刻出四川记忆,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艺术见证着新中国70年的光辉岁月。
□李娇 本报记者 边钰
丝网版画《钢骨铁筋》
钢铁精神构筑新中国脊梁
距离“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展厅入口不远处,描绘建设者形象的《钢骨铁筋》就悬挂在这里。这是四川画家马力平和石旭合作完成的一张表现中国城市建设的丝网版画作品。
几年前,成都博物馆开始修建时,天府广场随处可见拔地而起的建筑、高耸的塔吊、忙碌的工人。路过的马力平被正在建设中的钢架结构所震撼,并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此后,连续数天,马力平每天都到工地采风考察,和工人们交流,拿着相机和画笔记录现场细节,历时大半年,最终和石旭制作完成作品。
在深入工地中,他第一次静下心来聆听工人们的生活梦想。他们中有的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多一些时间回家陪陪家人,有的希望努力工作在城市安置自己的新家,也有的期望自己能参与建造一座最高的城市建筑……“每一个人都在为美好生活砥砺奋进,正是因这样千千万万个体的付出,中国城市发展突飞猛进。”为了凸现出这种昂扬向上的梦想气质,马力平选取搭建的三角钢架为作品主体。在他看来,这是新时代中国城市建设的缩影,搭建着每一个工人的梦,每一个城市的梦,一个国家的梦,一个伟大民族的梦。
为了让画作更具感染力,马力平和石旭选用了更利于表现饱满色彩和多色阶叠印的丝网版画。他主观地将灰色的建筑渲染成红色,以表达一代代建筑工人背后凝聚着信念和付出。通过对图像的真实转用以及近景与远景色层的极度差别,传递了钢骨铁筋的建设者所具有的“民族脊梁”的社会学意涵。“画面有13种颜色,我做了13个版,层层叠加,才呈现出现在画面的颜色。”
铜板版画《三重守望——物质、文化、梦想》
母亲视角下的三重守护
做了大量黑白木刻后,这一次,陈娥将目光对准了铜板版画。铜板版画是在金属版上用腐蚀液腐蚀或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成的一种版画。重量沉重,不易搬动,而且只能平摊在桌面。这意味着,每次要雕刻或腐蚀,她只能弓着腰俯身去进行创作。
和这种刚硬作品相反的是陈娥的性格。她性格软糯可爱,尤其是在做了母亲后,内心更是异常温柔。作为一名母亲画家,她自然而然地将作品聚焦儿童成长问题。“四川是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最大的省之一,如何关注他们,点亮他们的梦想?”这次展出的铜版作品《三重守望——物质、文化、梦想》,陈娥回答了这样的问题。
黑色画面上,蹲坐的孩子正笑着看电影。他们头上,一轮明月静谧守候。“画面中,孩子脚边的书包、鞋子寓意着物质的满足;围坐看电影,代表着对文化的滋养;旁边的书籍,代表着梦想的造就。”陈娥认为,用物质、文化、梦想三重力量,才能真正造就出健康的留守孩子。
陈娥用大尺幅的铜版飞尘技法,表达自己作为母亲对后代成长的观点。“铜版画制作非常繁杂,而且每道工序对画面最终效果都有影响,紧密相连,丝毫疏忽不得。”陈娥回忆,从备板、刷防磨剂、刻图腐蚀时间掌握,特殊技法的运用,机器印制等等都需她亲自操控,一道程序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画面效果。“飞尘是最难的部分,要将防酸的材料制成粉末,盛在小布袋里,或者放在飞尘箱,让它均匀地铺满画面。”虽然过程曲折,但最终效果还是让她满意。画中孩子的图像表现细致入微,通过控制印版凹凸深浅,更多灰度层次被表现出来。
本文图片由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承办单位提供
新闻推荐
10月1日,《我和我的祖国》—迎“十一”经典传世名曲音乐会将在成都特仑苏音乐厅举行;10月7日,2019国际爆笑小丑喜剧...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