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遭遇非洲猪瘟后 这样复产成功率高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9-10 07:18 大字

□本报记者 刘佳

我国暴发首例非洲猪瘟以来,规模猪场、散养户均受到较大影响,给生猪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9月6日,由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专家指导组编写的《非洲猪瘟感染后生猪复养技术手册》(以下简称《技术手册》)正式出台。

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省稳定生猪生产专家指导组组长陈代文表示,《技术手册》为四川省恢复生猪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南,严格落实相关措施,生猪复产成功率可以很高。

四大复养条件缺一不可

《技术手册》从四个方面明确了达到什么条件的猪场可以考虑复养,缺一不可。这四个方面分别为:一、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养殖场(户)全部清群、彻底清洗消毒后,空栏2 个月以上;同期,养殖场周边无非洲猪瘟疫情或疑似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二、养殖场(户)经清洗、消毒和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后,具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场内环境非洲猪瘟病毒检测为阴性。三、引进猪只来源清楚,须有具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非洲猪瘟等病原检测报告,有安全的运输渠道,健康有保障。四、复养前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合格,具备人、财、物等基础保障条件,能严格落实复养过程中的消毒、清洗等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加强病毒消控

《技术手册》为拟复养场提供了翔实的、可操作性强的非洲猪瘟病毒清除技术。

场外环境,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外500米硬化路面、小型养殖场(户)的入场(户)道路和房前屋后使用2%烧碱溶液喷洒,每天2次,连续3天后清扫,以后每天喷洒一次,连续一周后,每隔3天抛洒生石灰一次。对于非硬化地面每天用5%烧碱喷洒一次。道路两侧2米范围每天用5%烧碱消毒。严格限制外来车辆、人员通过。

场内环境,要遵循“消毒-清洗-再消毒”的原则。围墙、场内道路、硬化地面、上猪台、赶猪通道等区域,使用2%烧碱溶液喷洒,每天一次;一周后改用生石灰覆盖,每隔3天抛洒一次。

猪舍是猪场最重要的区域,要对猪舍的地面、墙面(内外两面)、屋顶、料槽等使用5%烧碱喷洒。4小时后,使用高压高温水枪冲洗,不留死角;或使用发泡清洗剂喷洒30分钟后再冲洗。清洗后干燥 24 小时。物品清理:首次消洗后,彻底清扫。对能够拆卸的设备(栏杆、漏缝地板等)集中用2%烧碱浸泡4小时,清水清洗、干燥后再次消毒。要清理所有工作服、鞋帽、饲料药品及生产工具等,对留用的物品先用2%的戊二醛浸泡、彻底清洗、消毒、熏蒸后保存,其他物品无害化处理。要对生产系统彻底消毒。

首次消洗后,要采取“碱—氯—熏”三步消毒法进行二次消洗。第一步,烧碱(2%氢氧化钠)喷洒消毒:对地面、墙面、栏杆、设施设备、生产工具等喷洒、淋透,不留死角,24 小时后,清水冲洗,干燥 24 小时。第二步,氯制剂(1%二氯异氰尿酸钠)喷雾消毒:对猪舍、工作间内部地面、墙面到屋顶等所有地方和设施设备喷雾,密闭 12 小时,通风干燥 12 小时。第三步,过氧乙酸熏蒸消毒:密闭猪舍、工作间等,按照 1 克过氧乙酸/立方米加热熏蒸,湿度 70%~90%,持续熏蒸 1 小时,通风4~8小时。采用三步消毒法,连续消毒三轮后彻底封闭。养猪场(户),也可采用火焰喷射对地面、墙面、栏杆等消毒后,使用烧碱石灰乳(100斤水加入5斤烧碱、20斤生石灰,搅拌均匀后纱网过滤,即配即用)涂刷。

另外,对大中型规模养殖场的无害化处理区域,每天使用 2%烧碱喷洒一次,连续一周后抛洒生石灰,设置警示标志。

采用猪源无毒保障技术

《技术手册》明确提出,要实现生猪复养,应采用“猪源无毒保障技术”,即包括拟引种猪的健康状况、不同养殖规模条件的引种方式、引种程序、配种计划等多层面的综合保障技术。

按照《技术手册》,养殖单位要制定引种计划,拟引进的种猪须有具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非洲猪瘟等病原检测报告,确保种猪健康。小型养殖场、散养农户以村组为单位制定猪只补栏计划,统一组织引入,推荐引进25千克以上、基础免疫完成的健康商品仔猪进行育肥。

运输须使用清洗消毒后的封闭式专用运输车;押运人员和司机,在途中不得食用猪肉及猪肉制品;猪只到场消毒后,转入隔离舍观察;严禁从疫区引种。引种后,要进行隔离观察。隔离舍由专人负责。在引种检测后的 21天、42 天分别采集每头种猪唾液或血样,检测非洲猪瘟等病原,合格方可转入生产区。提倡小型养殖场和散养农户在饲养21天后抽样检测非洲猪瘟病原。

在繁育方式上,《技术手册》推荐采用自繁自养模式。中小型养殖场(户)父母代种猪可采用轮回杂交,即父母代种猪为大长组合,选用父系长白公猪为父本,父母代种猪为长大组合,选用父系大白公猪为父本,此后大白、长白公猪轮回使用,减少引种风险;对于散养农户,为保障母猪基础产能,快速恢复生产,在目前种源短缺的情况下可从健康的商品群中选择体型外貌符合要求的杜长大或杜大长青年母猪留种,父系大白猪或长白猪作为终端父本,不建议使用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采用人工授精,精液须检测非洲猪瘟等病原。

基础免疫方面,要做好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等疾病的基础免疫及日常监测工作,每1~2月抽样检测抗原、抗体情况,并及时采取补免、预防性投药、淘汰阳性个体、净化猪群等措施。散养农户要做好猪只“春防秋防”和日常健康观察,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措施。猪群保健按使用说明添加提高猪群抗病毒能力的保健制剂(如清热解毒类中药),提高猪群抗病力。

养殖过程综合防毒

《技术手册》提出,一旦引猪进场复养开始,要保障养殖过程不再遭受非洲猪瘟病毒的袭击,必须采用“养殖过程防毒综合技术”全方面防控。

人员管理方面,大中型规模养殖场须配备大专以上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小型养殖场、散养户从业人员须经过非洲猪瘟防控专业技术培训后,方可进行复养。进出管理,杜绝外来人员进入场区。用餐管理,场内人员用餐由专人通过传递窗传送,传送人员须穿戴“五件套”,分区就餐,不交叉。餐后的餐具置于规定地点,由专人回收、清洗、消毒。小型养殖场、散养农户场外就餐,购买猪肉及其制品须在防控岗哨处进行彻底煮熟处理,加工成熟肉或制品后再带回,接触生肉人员用过硫酸氢钾或戊二醛类消毒液洗手消毒,用未污染的一次性食品袋包装熟肉及其制品带回。

大中型养殖场饲养管理人员个人用品包括电脑、手机等严禁携带入舍,猪舍内配备专用手机,限本区使用;各区域的工作服、鞋帽、手套、头套等以颜色标记,分区使用;场区人员每日洗澡、更衣换下的工作服(包括内衣、裤)等须蒸煮消毒、清洗烘干备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及时焚烧、销毁。兽药、生活物资等其他物品选用0.5%过氧乙酸熏蒸30分钟,臭氧消毒3小时以上后,经传递窗进入场内贮物间,再经臭氧消毒3小时以上后进入场区。小型养殖场、散养农户的生产、生活物资选用0.5%过氧乙酸熏蒸30分钟、紫外光照射24小时方能使用。

进入场区车辆须在洗消中心清洗消毒,风干后进入烘干间,60℃~80℃,40 分钟以上。车辆须停放于指定位置。小型养殖场、散养农户要禁止猪贩入村串户,提倡以村为单元做好运猪车辆清洗、消毒,鼓励养殖户全进全出。

加强投入品管控

饲料等投入品的使用,是生猪养殖的关键环节。《技术手册》明确,要选用高温制粒的配合饲料。调质温度85℃~90℃、调质时间3分钟以上,维生素用量可在正常供给量基础上提高30%~50%。

运输与贮存使用经彻底清洗、消毒后的专用饲料运输车;运至饲料中转中心贮存24小时后抽检合格后分送至各舍料塔,有条件的可经管道分送至场内各猪舍料塔。料塔料线:定期检查各种设备,更换或维修破损料管、链条等,清除管内、转角内余料、霉料。推荐使用液态饲料饲喂系统。小型养殖场、散养农户提倡选用经高温制粒的商品配合料。自配料须选用无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的饲料原料、浓缩饲料或添加剂预混料,禁用猪源性饲料原料;饲料加工房每次加工前后清扫干净,用氯制剂雾化消毒一次。提倡以村为单位使用密闭式专用饲料运输车集中配送,车辆须彻底清洗、消毒;散养农户使用青绿饲料或自配料养殖,宜煮熟后饲喂。严禁泔水喂猪。

《技术手册》提出,饮水系统要定期消毒,宜采用双水塔轮流消毒供水,或在总进水管处安装自动消毒机(如二氧化氯自动发生器)。小型养殖场、散养农户可在饮水中投放0.2%的次氯酸钠。

新闻推荐

10万河(湖)长上岗履职 全川河湖管控基本无死角

□本报记者王成栋,10万河(湖)长上岗履职全川河湖管控基本无死角。全省累计有10万余名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上岗...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