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梦回大宋 四川人原来也是“实力吃货”

宜宾晚报 2019-09-05 11:14 大字

没有辣椒的宋朝,四川人怎么吃?原汁原味的“东坡肉”竟然不能吸引现代人?早在宋朝,刺身这种洋盘的玩意儿就很风行?

近日,知名专栏作家李开周“趣谈古代民生”系列图书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食在宋朝:舌尖上的大宋》钩沉爬梳了宋朝吃吃喝喝那些事儿,为宋朝盖上“吃货天堂”的大红章,色香味俱全。书中对四川“好吃嘴”的描绘更是浓墨重彩。宋史专家吴钩、四川大学在读博士阿越也以各自研究佐证,原来,千年以前,四川人就已经很会吃了,而其中最会吃的那一个,当属苏东坡!

▲ 没有辣椒难不倒四川人

辣椒传入中国以前,四川人就已经是重口味了。

“宋朝已有川菜,时称‘川饭’,与‘北食’‘南食’并列为三大菜系。”李开周说,辣椒明代才传入中国,因此宋朝的川菜并不加辣椒,不过已经大量使用麻椒了。这种麻椒又叫川椒,“那是花椒的一种,青黑色,口味麻辣,有一种浓重的辛香。”因此,在没有辣椒的年代里,四川人就有麻辣口味的渊源了。

说起四川人爱吃辣,李开周讲了个故事。北宋初年,宋太宗问大臣苏易简:“食品称珍,何物为最?”苏易简说,把姜、蒜、韭菜切碎,捣成泥,兑上水,加胡椒,加盐,混合均匀,是无上的美味。苏易简是四川德阳人,从他的回答中四川人偏爱麻辣的饮食习惯可见一斑。

在宋朝,吃辣也是一种社会风气。北宋时,四川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时局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教育发达,科举成绩突出,京城川籍考生很多,官场上川籍官员很多,为了满足这一群体的饮食需求,京城里也出现了专营川菜的饭店。”

▲ 大环境成就了“吃货”苏东坡

宋朝最有名的美食家当属生于四川的大文豪苏东坡。他之所以如此好吃,与当时发达的饮食文化、热闹的饮食氛围分不开。

曾有人问苏东坡天底下什么东西最好吃,老苏一口气列了好几样。“烂蒸同州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南都拨心面,作槐芽温淘,糁以襄邑抹猪;炊共城香稻,荐以蒸子鹅。”这段话,苏东坡说了好些美食,比如陕西渭南的蒸羊羔,浇上杏酪,不用筷子夹,只用小勺子挖着吃;河南商丘的拨心面,做成槐芽温淘(面的一种),用睢县红烧肉做浇头;将豫北辉县的香稻米蒸熟,配着蒸子鹅吃。寥寥几句,足见苏东坡吃货本性。

为了吃,苏东坡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流放黄州时,苏东坡买下一农民家得病的耕牛,拉到城外偷偷宰掉,‘乃以为炙’,做成烤牛肉吃。”按宋朝法令,耕牛是生产资料,任何人不得私自宰杀,否则宰牛人与卖牛肉者都有罪,“老苏竟敢违反这一禁令,他是有多馋啊!”李开周笑言:“不只苏东坡,四川人都好吃。东晋《华阳国志》就写四川人‘好滋味,尚辛香’。”

有趣的是,宋朝好吃的多,还便宜。宋史专家、《食在宋朝:舌尖上的大宋》的推荐人吴钩表示:“哪怕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能从饮食店找到物美价廉的食品。”

此外,宋朝人还追求吃得精致。吴钩说:“宋朝富贵人家,‘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甚至‘不较其值,惟得享时新耳’。”他们为了尝到新鲜,不惜金钱。

(据《四川日报》)

新闻推荐

放心,坐在风口的猪也飞不了多久 养殖户头均盈利已达到1491元,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平抑物价

近日,猪肉价格上涨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1500元/头的利润或许也能让养猪成为最眼热的职业,雷军收购小米被嘲不如去养猪,卖一辆...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