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乡里好做梦会川为君解心潮
古城中心的钟鼓楼又叫“凌霄楼”。 叶长智 摄
流放生涯中,会理是杨升庵在川逗留次数最多之地
35年的放逐生涯,杨升庵先后七次回四川,会川(今会理)是他在四川境内逗留最多的地方。
在会川,因为有父亲杨廷和的得意门生李燧在此任指挥,又有会川知己、同朝的前后进士刘瓒的帮助,加之后来遇上的红颜知己,杨升庵在会川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他在会川休息调养,驱解苦闷,寄情山水,吟诗赋曲,留下了不少诗作佳联。
文/图特约撰稿邬庆丰
会理是杨升庵流放云南永昌(今保山)途中,在四川境内逗留最多的地方。他在这里吟诗作对,走亲访友,游揽名胜,考察民情,调养身心,巧遇红颜知己,在会理留下了不少的诗作。会理也因为他的路过,以及后来会理历史上出现的两个科举名人,刘瓒和胡衡(后说是廖坤培),而在会理城北五里的城河上修了三元桥,北桥观柳曾经是会理的旧八景之一。
皈依寺题联:
乱竹堆成世界
把茅盖住虚空
杨升庵第二次来会川卫(明朝时会理的称谓),是在他父亲去世以后的1526年,嘉靖五年,他回家奔丧完后,路过会川,时值春暖花开,心情也好了许多,此时正遇他父亲的得意门生,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刘瓒在会川休假,杨升庵本人是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也算是近几年的前后进士。还有就是他父亲的另一位得意门生李燧时任会川卫指挥,杨升庵在会理得到了李燧指挥和刘瓒进士的许多照顾。
杨升庵在会理留下的诗作佳对,首先要提到的是他写在皈依寺的对联和一首五言诗。皈依寺即西来寺,现今的会理烈士陵园,在会川的西街外小山上,建于明永乐年间,寺内有盘松一株,形如华盖,高耸丈余,下可环坐。
这天杨升庵与李燧一同去游皈依寺,杨升庵见了寺内的盘松,惊奇道:真有盘松浮图之感。
李燧提议说,就请当朝第一才子题句诗罢。
杨升庵若有所思,李燧立即叫随从拿来纸笔,杨升庵随手写下了一副对联:
乱竹堆成世界
把茅盖住虚空
李燧看了题联,赞叹说,“当朝不少读书人,刻意摹拟盛唐,绝少独创,贤弟随题赋形,一腔依旁,大气,大气”。
杨升庵谦虚道:“李指挥过奖,过奖”。
李燧解释说:“贤弟的上联取俯视角度,写地面,把一个小小的面积夸张为‘世界’,纯系从自己的感受‘乱竹’之多而来,而且又是吸取了民间口语的修辞习惯,遍地的事物可以说成‘满世界’,信口道来,反而新颖。至于这地上的‘乱竹’,究竟是真竹呢,还是盘松枝叶的日影呢?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会明白。”
杨升庵说:“信口道来,让李指挥这么一说,反道感觉真有些意境了,那下联呢?”
李燧接着说:“下联取仰视角度,写上空,如一把把茅草盖住,不见天空,这是盘松的枝叶。此语表面看很一般,但稍一联想,三国时东吴名将陆逊把守陆口镇,大破刘备蜀军四十余营,所用之法正是令吴军‘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那场面,那气势,是何等庄伟!皈依寺的这株古老盘松在贤弟眼里,并非一般人所见的鳞甲斑斑的蟠龙,而是一幅壮怀激烈的对阵图,真是大气高远啊!”
元泉观吟诗:
醉来迷眼处,
疑是碧云乡。
杨升庵在会理元泉观写的五言诗又是怎样呢?
杨升庵和刘瓒两人相见,才情所至,倍感亲切,大有一见如故之感,叙旧之后,刘瓒提议,今春暖花开,为何不到郊外元泉观走走。
元泉观是会川很有名的地方。在会川卫城东北五里,今三元桥附近,元泉观依山傍水,风景秀美。仲春二月,风和日丽,既逢元泉春祀之期,又正是春游的大好时节,城里城外的男男女女,邀朋结伴,来到这会水之滂的“名园”。雪白的梨花,清清的泉水,穿红戴绿的游人,把春光装得格外美丽。人们饮酒的饮酒,赏花的赏花,祀神的祀神,嬉戏的嬉戏,郊外一派生机,一派欢愉,一派温暖,也驱赶了杨升庵近来奔丧的劳累,心情也好了许多。
杨升庵身临其境,见此会川郊外的春和景明,感叹到:真是“青山绿水春光好,天涯何处无芳草。”
酒过三循,面对眼前的此情此景,杨升庵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情不自禁地吟了一首五言古体,诗名为《元泉观》:
名园会水滂,
游女出滇阳。
竹叶沽春酒,
梨花洗墨装。
醉来迷眼处,
疑是碧云乡。
(下转21版)
新闻推荐
涉罪信息查询 教育机构招录员工需更谨慎 除了验身拉黑 怎样让孩子更安全
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机构招录教职员工时应当进行涉罪信息查询,有犯罪记录,特别是性侵犯罪记录的人员,不得招录聘用……不久...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