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当代艺术帮中医文化复活

西南商报 2019-08-22 09:17 大字

当代艺术

帮中医文化复活

□本报记者 冯丹 文/图

苏轼有诗“茶糜不争春,寂寞开最晚”,古籍里的中医文化在漫长的创造性过程中,与时间相伴,持续与生命和自然对话。

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图书馆,在“古籍里的传统医学文化与当代生活艺术的潜移默化”展览现场看到,中医古籍文献通过现代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慢慢开始活化;深藏在历史长河中的中国传统医学文化,让观众的思想在文明的切片与时间的碎片中徜徉。

中华民族的古医籍灿烂丰富而源远流长,通过考古,发现了殷商时代龟甲兽骨上的巫医卜辞和汉代墓冢出土的丰富医简,秦汉时则对上古医书进行系统整理,遂有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带内经》《伤寒论》和《神农本草经》的问世。此后一代代医德高尚、学养深厚的大医,凭借其精湛的临床辩证,不断完善和印证前人的经验和中医经典。他们注释古籍、爱书护书,前仆后继,薪火相传,使这浩瀚的中医典籍文化得以传承和保留下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展览比较完整地呈现了四川省图书馆馆藏的珍贵古医书,还有从青海藏文博物院借展来的罕见藏文古版医书。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分为古医起源、中医哲学、传统藏医、生命与神秘的大自然、理法方药·医艺同境、医术浩瀚、巴蜀医风医德、生命哲学八个部分构成,从传统医学古籍文献及蜀医深厚历史出发,聚焦中国传统医学思想,带领观众“进入的是一个医学的世界,走出的是一个艺术的世界”。

文献中的中医思想本身就有着强烈的美学意味,阴与阳,表与里,生生不息和恬淡平衡等,而现代化更是让中医散发出诗性和艺术性。在展览中,艺术家们从自己不同的研究领域、兴趣角度与古文献中的中医文化进行对话:当代艺术家柴一茗先生从图像学、传统美学角度将巫医不分的上古“山海经”世界里的时空以水墨置换到观众眼前;当代艺术家梁绍基先生的装置和影像作品点燃了生命和自然的对话;郭鸿蔚先生对中医方药学的认知系统发问,将理性严谨的方剂组阵巧妙转换成感性的视觉认识;南非艺术家莫斯女士则质疑科技发展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以科技制造的废物以假乱真地复活了那个在古医世界中万物有灵、以自然之物治自然之身的美好景观;多年爱好研究中医的声音艺术家陈弘礼将古医中自然声音疗法的体验带到了展览空间,以此期待观众对“五音疗疾”“五脏相音”理论及五音、十二律、八声等中医哲学的深刻含义有进一步的感知……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发展得太快,科技的进步让我们无论是离外太空还是人类的机体深处都更近了,但是中医古籍里的文化根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经验和灵感。”前来参加展览的市民肖老师认为,中医文化通过与现代艺术的跨界融合,为更多市民认真思考宇宙、生命等哲学问题助益良多。

新闻推荐

四川出版征战北京图博会 19家单位携940种图书参展

本报北京8月21日电(记者肖姗姗)8月21日,第二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京开幕,来自95个国家(地区)的30多万种出版物亮相。四川...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