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先做人 再行医 他用“暖心”践行行医理念

华商报 2019-08-18 02:02 大字

素有长武“南大门”之称的巨家镇赤峪村位于距县城以南40公里处,全村共有八个村民小组,334户1236人。每年大部分时间里,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但他们依然很放心,因为他们有村医李海龙。

说起李海龙,村民们总是赞不绝口,“面带笑容,望闻问切,不慌不忙,看到患者心情过于紧张时,他还时不时开个玩笑,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减轻精神压力。”大家说他是暖心救人的急先锋!

帮困难患者解决生活难题

“有你在,我们就放心了”

李海龙对自己的职业最深切的感悟就是“先做人,再行医”。这么多年,他就是用“暖心”践行他的理念。作为村医,李海龙负责的工作有村民急诊、老人体检、孕产妇保健、传染病预防、防疫接种等等,虽然杂乱但李海龙处理得却有条不紊。

赤峪村65岁以上老人有145人,由于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老人的健康状况让李海龙尤为记挂。所以,李海龙常常会到这些老人的家中坐一坐,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送一些必备药品,为老人们检测血压,除此之外,更让李海龙关心的是老人们的生活,炉子烧得暖不暖?孩子最近有没有和家里联系?

对这些留守老人来说,李海龙不仅是他们的家庭医生,也是他们的亲人,看病之余,李海龙还会陪他们聊聊天,告诉他们怎样注意平时的生活起居、饮食调整。遇到谁家的电视不清楚,他还上房去调一调天线。村里的李沛民大爷今年81岁了,儿子儿媳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老伴,李大爷患有高血压,而且残疾瘫痪在床,李海龙经常要上他家去看看,看看最近血压又高了没,嘱咐他吃药,帮助李大爷翻身。天冷了,他还要看看李大爷家过冬用的煤炭够不够。

村里的王大妈患有糖尿病,还因脑血栓造成偏瘫,行动不便,子女外出打工,李海龙就会经常上门服务,每次去了都要给王大妈烧水做饭,每周都会到王大妈家中做家务。老人患病,最思念的就是自己的儿女,但是孩子工作忙,就算想也没办法,李海龙心细,知道王大妈的心思,所以每周他都会准时来陪老人聊天。作为医生,他最清楚情绪对患者的影响,在他看来,陪老人聊聊天,让老人不会感觉孤独,这比灵丹妙药都好用。打工的年轻人回村后,都很感激地对他说:“要不是你,老人孩子在家就真要出事,有你在,我们出去就放心了。”

视患如亲 真诚相待

做好健康守护人

乡村医生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仅要会看病,还要会打针、按摩、针灸等,此外,还要随访、登记、建档、兼健康素养知识宣传员。李海龙常把自己和患者的关系定位为“朋友”。而朋友间最重要的连接方式就是“沟通”。他常讲,“我们就是要把患者和服务对象当作朋友,把医疗卫生健康工作当作一种使命、一种快乐,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减轻患者病痛,做好健康守护人”。

记得在一次预防接种工作中,村砖瓦厂里,有几名从四川来的打工者。虽然是外来的流动人口,但李海龙对他们一视同仁,依然要做好服务。但可能因为身在异乡,这几位四川朋友对李海龙依然缺乏信任,对预防接种工作有很强烈的抵触情绪。李海龙也不恼,往返几次和他们谈工作、谈家庭、谈故乡。还跟他们讲“不是有病了才打针,是为了不得病才打的针”。几位务工人员被李海龙的赤诚打动,最终欣然同意接种疫苗。

在多年的村医工作中,李海龙深深体会到,村医关注的不仅仅是村民的身体健康,更要像朋友一样,像亲人一样关注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

在李海龙看来,“视患如亲”是他的初心所在,而真诚相待便是他的行医准则。实习记者 杜超凡

新闻推荐

“无字碑”其实是半拉子工程?快来“名人大讲堂”听孟宪实教授趣解武则天

“无字碑”其实是半拉子工程?央视《百家讲坛》名家孟宪实教授。她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上承“贞观之治”,下...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