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存脐带血移植成功:4岁弟弟给了7岁姐姐“新生命”
医生在为弟弟抽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爸爸守护在弟弟身边
爸爸透过玻璃守望层流仓里的女儿
◇本报记者 伍雪梅
7月24日,对梦梦(化名)而言,是重获新生的一天。当天,她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顺利完成了脐带血和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手术,迎来新生。
父亲张兴勇隔着玻璃窗守望着移植仓里的大女儿,想到女儿不久就能彻底康复,嘴角挂上了久违的笑容:“小儿子真的是上天给我们全家的礼物,他的脐带血和姐姐配上了!”
不幸降临
意外发现女儿患重型地中海贫血
2012年9月,梦梦出生在一个不算富裕却也幸福和美的家庭。一岁多,妈妈赖丽带着孩子从成都回到内江市中区白马镇老家探亲,家人团聚的喜悦还未消散,不幸已至。
在一个闲适的午后,梦梦熟睡着,家人发觉梦梦脸色不太好,平躺着肚子比胸口还高。于是,赶紧带着孩子到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检查,医生告知他们,梦梦脾肿大,进一步检查后,最终确诊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
从此,一段漫长而又艰辛的“求生之路”开始了。张兴勇告诉记者,梦梦当时的情况必须靠输血才能维持生命,随着梦梦年龄增长,输血量逐渐增多,脾脏里沉淀的铁蛋白也越来越多,因此除了输血,她还需长期服用药物进行去铁治疗。
2015年初,中华骨髓库传来“好消息”,有个志愿者和梦梦配型成功。对于张兴勇一家,反而更加悲伤。“根本拿不出几十万来,无奈之下我们只有放弃了。”说到此处,张兴勇有些哽咽。
放手一搏
母亲怀二孩用脐带血救女
张兴勇夫妇为无奈放弃为女儿移植机会自责不已。此时,他们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生二孩救女儿!
血液科医生告诉张兴勇,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其中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三大来源之一。同胞兄弟姐妹的脐带血有25%的几率全相合,是所有来源的造血干细胞中最高的。
二孩来了!幸运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他们身边。
2015年10月,小儿子航航出生了。看着眼前这个孩子,夫妇二人一边是迎接小儿子的欢喜,一边是对大女儿病情的担忧。
“小儿子从怀孕到出生检查一切正常。”这给张兴勇夫妇吃了一颗定心丸。在儿子出生前,他们提前通知了四川脐血库的工作人员采集小儿子的脐带血,经过一系列检测后,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深低温液氮罐中。
幸运眷顾
弟弟脐带血救了姐姐
“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治疗是长期、系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重型地中海贫血唯一的方法,但其风险大,对供者要求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科医生杨雪告诉张兴勇一家,非亲缘造血干细胞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成功的几率只有几千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不等,因此一份合适的造血干细胞显得弥足珍贵。
十分幸运的是,小儿子的脐带血与大女儿配型成功。
只是小儿子还是襁褓里的孩子,要做移植手术的话还需要等儿子再长大一些。三年多后,小儿子终于达到了移植手术的条件。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一般是控制在2~8岁,而5岁、6岁时应该是比较适合的年龄,梦梦已经快7岁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为她安排了手术。
2019年7月24日下午,这份等了近4年的脐带血,带着它独特的意义成功输入了梦梦体内。整个移植很顺利,梦梦获得新生。
困难重重
梦梦一家多波折盼好转
梦梦重生,张兴勇夫妇欣喜若狂,但心中却也不免几分惆怅。
原来,梦梦在术前检查中,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医院通过多科室联合会诊后决定给梦梦先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等恢复后再做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接二连三的打击,给张兴勇一家带来沉重心理压力与经济负担。几年来,梦梦母亲全职在家照顾姐弟俩,张兴勇在工地上的工资成了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撑。
据了解,这次为了给女儿做移植,张兴勇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压上了,还找亲戚借,才勉强凑齐了前期手术费。
7月31日中午时分,记者接通张兴勇电话时,张兴勇的声音显得十分疲惫,他称,梦梦这两天情况不是很好,术后病菌感染,目前正积极治疗中。而此时的他,仍然奔走在亲戚朋友家中,积极筹钱,因为过几天梦梦就将从移植仓出来,到时还需要大量的后续医疗费用。
每每想到此,张兴勇百般焦愁。夫妇二人除了需要抚养两个孩子,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外,同时也承担着赡养双方父母的责任。张兴勇母亲是一名聋哑人,赖丽从小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跟着养父长大。全家的重担压得二人踹不过气。
夫妇俩债台高筑,但他们心中充满希望,一心盼望女儿康复,生活好转。
在此,我们也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及相关部门能够伸出援手,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走出阴霾。
保存“脐带血”
鼓励为生命“备份”
近年来,“脐带血”这一名词经常在媒体上出现,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很多人都在讨论脐带血是否该留,由此可见脐带血已经步入了大众的生活。现实生活中,大众对脐带血的认识多数仍然停留在是否有用的层面,而对脐带血当前的医疗价值和未来发展空间的并不了解,导致了大众对脐带血本身及国内脐带血行业存在质疑。
事实上,脐带血的医疗价值已经在临床被广泛的证实。脐带血是新生儿出生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其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1983年美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用脐带血替代骨髓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理论,仅仅5年后,世界第一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便获得成功。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万例脐带血移植,我国脐带血移植应用总量已超过12000例。
2017年2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在中华儿科杂志发表了《儿童恶性血液病脐带血移植专家共识》,提出了脐带血移植在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适应症和移植时机的规范,为患儿推荐合适的脐带血供体和预处理方案,肯定了脐带血具有易于获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程度要求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程度较轻的特点,是有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源。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现已应用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淋巴瘤等11大类疾病的治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左杉)8月1日,2019“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四川分站赛暨“爱上四川的100个理由”原创短视频大赛在成都...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