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波点赞“野生动物摄影展”“没想到四川能做出中国最顶级的摄影展”
陈小波点赞“野生动物摄影展” 陈小波(右)参观成博“万物熙攘摄影展”。
成都博物馆联合四川日报报业
集团旗下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
司、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共同举办的“万物熙攘:第54届全球野生动物摄影展”正在热展,观展人数节节攀升。摄影师用镜头捕捉到野生动物精彩的表情,令观众大开眼界,直呼过瘾。
7月25日,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入蜀做客“封面开讲了”,分享《影像中的文化与历史》。开讲之前,这位从事摄影工作30余年的高级编辑率先参观了成博的野生动物摄影展,她在一幅幅动人心魄的摄影作品前停留,仔细查看展签上的图片说明,参观之后赞不绝口:“这个展览太棒了!没想到四川能做出中国最顶级的摄影展!”
别出心裁的展陈设计
走进成博的万物熙攘展展厅,偌大一堵黑色的墙面上只写了小小的一行字:“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带给观众的思考不言而喻。
尽管从事摄影工作30余年,策划了100多个展览,陈小波一走进这个坡道展厅,依然连呼“震撼”。她坦言自己主要从事纪录摄影和报道摄影,虽然曾经策划过一个动物主题的展览,她依然对这个展览的展陈效果震惊不已。
作为一个专业的策展人,她在参观的时候不时询问成博执行策展人王立,这个展览如何引进、作品出自哪位摄影师之手、如何利用并不规则的空间呈现出最好的效果等等诸如此类的专业问题。
她连连称赞:“这个展厅特别好,不规则的展厅更容易营造出一个真正的看展氛围。我很爱逛博物馆看展览,有的展厅展品特别好,但中规中矩的展陈空间稍显乏味,不像这个展厅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入木三分的展签描述
从在中国秦岭山脉拍摄的金丝猴,到巴伐利亚白雪覆盖的森林里一对打斗的猞猁,再到一对非洲野狗用狒狒的头玩起了死亡游戏,这些获奖作品或展现了野生动物的亲密无间,或展示了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更多的摄影师用镜头语言和光影艺术来反思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带来的影响,这些触目惊心的现实题材作品,往往能带给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思想共鸣。
陈小波在《闲卧的美洲豹》前久久停留,目光凝视在豹子平和的表情上。她仔细阅读展签上的文字说明,发现这幅获奖作品是16岁的少年摄影师Skye拍摄于南非的美洲豹。得知小摄影师追踪豹群几小时候后才捕捉到了一头豹子平和的表情,她笑着点赞“拍得好,有灵气”。
参观的过程中,陈小波关心展览有没有出图录,想用一种方式来收藏这个展览。她仔细阅读了一个个展签,关心摄影师是谁,拍摄幕后有什么动人的故事,用了什么技术参数。她对此特别感慨:“我看过许多摄影展,展签上只有寥寥数语,最多解决了新闻五要素,很少有一个展览将摄影师如何拍出好照片的过程记录下来,甚至详细介绍了使用设备、技术参数,让参观者学习如何拍摄,可见策展团队用心良苦。”
值得回味的观展体验
1987年就开始策展的陈小波,在参观的过程中分享了许多自己策展的心得。她大方透露,参观完这个野生动物摄影展之后她很受启发,展品要和环境融为一体,结合不同的材料特性调整不同的策展思路。她更坚定,未来的展览要继续在空间和材料上进行革命性的举动,让每个展览都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王立对此深有体会,展览的品质和共情程度的深浅联系越来越紧密了。成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博物馆,不仅应该展出展品、历史、文化、美学,更应该展出态度、情绪和感受。这次的摄影展不仅体现了自然世界的熙攘,也体现了策展思路的繁荣,是一种包容的、开放的、全方位的办展概念。
“摄影节这么多,博物馆这么多,为何很少看到什么顶级的摄影展?”陈小波以自己的策展经历勉励成博策展团队,好的摄影展能够呈现出影像的力量,从来不缺观众。她笑言,“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期间,展馆的地毯都被踩坏了三次,可见观众对此兴趣颇高。“就像这个野生动物摄影展一样,观众能从照片找到共鸣,与自己的经历、人类的命运产生思考,这个摄影展太棒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实习生赵予
新闻推荐
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不走寻常路,导演:传统故事要有时代精神符合当下审美
半岛记者王悦仿佛是一夜之间,电影圈因为一个巅覆性的“丑哪吒”而炸开了锅,波澜不惊的暑期档终于迎来了最强黑马《哪吒...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