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刘其祥:用心开创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攀枝花日报 2019-06-26 07:01 大字

刘其祥耐心教育学生。他远离繁华,扎根彝乡小学,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26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于三尺讲台,把全部热忱放在了农村教育事业上……他就是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校长刘其祥。

1993年7月,刘其祥从攀枝花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了平地镇迤沙拉教学点的一名教师。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边远的彝乡小学,坚持“让生命关怀与活动教育同在,让幸福成长与质量提升齐飞”的理念,让教学回归生命原点,回归活动本质,带领全体教师走出了一条颇具本土特色的办学之路。

□本报记者王南桢

特约通讯员杨兰秀文/图

传承地域民俗文化

刘其祥是土生土长的彝家儿女,为传承好地域民俗文化,他特别关注地方文化的教育价值,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确定了“彝风存古韵,平地竞风流”的校园文化主题,推行了大课间操改革,创编了《金沙彝笛》《笛脚畅想》、烟盒操《彝翮弦韵》、羊皮鼓舞《火红的彝家寨》4套特色大课间操,达到了“在活动中锻炼,在锻炼中传承”的效果。同时,他还与音乐老师一起改编了地方民歌“谈经古乐”、《八吉祥》《方山谣》等多个特色节目,先后荣获市级比赛一等奖、连续6年登上攀枝花教体系统迎新晚会的舞台。

在刘其祥的带领下,学校以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为抓手,开发书法、绘画、民歌、民舞、民乐等10多门美育类校本课程,天天开课,学生100%参与其中,艺术特长得到了发展。2010年至今,共有370人次于四川省艺术人才大赛中获奖。2012年,刘其祥与学校音乐老师共同指导的校园集体舞《彝翮弦韵》荣获“文轩杯”四川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一等奖;2018年,器乐合奏《南清宫》在四川省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器乐专场获一等奖;羊皮鼓舞《火红的彝家寨》荣获四川省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二等奖;《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案例》艺术教育创新案例省级一等奖。这些做法及成绩作为美育经典案例登上了《中国教育报》,并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编入《2019教育热点20问》,谱写了攀枝花民族教育的辉煌篇章。

刘其祥还先后参与了市级重点课题、省级子课题、国家级子课题的研究,并组建了教师民乐队和学生民乐队,实现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谈经古乐”在校园传承。学校形成了浓厚的研训氛围,开展的课题种类科目全面,教师人人参研,成果实效性强,学生受益多。学校被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项目学校”。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刘其祥不仅注重学校艺术特长教育,还在提高彝乡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学校均衡发展。

针对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课堂效率不高,教学质量薄弱的实际情况,刘其祥不断摸索,反复实践,建立了“创设情境,问题导学,合作探究”为特点的“4+3高效课堂模式”,奠定了学校“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课改理念。通过每学期赛课巩固课改成果,教学质量快速提升。学校于2015年荣获攀枝花市第一批“课改实验样板学校”荣誉称号,区内外近30所学校先后到学校开展课堂观摩活动,刘其祥还在攀枝花市乡镇中心校校长管理能力设计与实践能力提升培训会上作了专题交流。

多元德育评价,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德育工作中,刘其祥倡导学校按照“和雅育德”,将安全、卫生、纪律、学风、仪表等16个项目纳入考核,每天进行评比检查,每月汇总开展表彰活动。通过多元的德育评价,增加了班集体的荣誉感,促进了班集体良好的班风、学风及生活、卫生习惯的形成。学校于2017年荣获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抓好队伍“传、帮、带”。刘其祥积极与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指导青年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通过观课议课为青年教师提出指导意见。指导张永明老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该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实践创新活动获攀枝花市一等奖;指导纳光诚老师科学课堂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该教师参加攀枝花市操作技能比赛获一等奖;指导彭福波老师班主任工作,彭福波老师班级先后获市、区级优秀班集体,其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班主任。

近年来,在刘其祥的带领下,学校先后荣获“四川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刘其祥也因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先后荣获攀枝花市“优秀乡村校长”“四川好人”“四川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未来三天 四川进入多雨时段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吴冰清)相比广东的持续“倒水”和山东的持续“烧烤”,四川的天气很宜人。6月25日,记者从省气象台获悉,...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