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推杯换盏间有哪些讲究?

华西都市报 2019-06-26 03:07 大字

喝酒的礼仪,最早跟祭祀有关。进行祭祀,有严格的礼仪制度。《周礼》记载,祭祀用的酒要装满八个酒樽,大型祭祀的时候,要添加三次,中型祭祀的时候,要添加两次,小祭祀,要添加一次,添加多少,都有一定的勺数。

为什么要添加呢?因为祭祀的时候,要一边默念祝福的语言,一边把酒倾倒在地上,用这种方式表示自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祭献。

祭祀完了,贵族们会聚在一起喝酒,酒席上也有严格的礼仪制度。从西周时代开始,就已建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的饮酒礼仪,这是那个礼制社会的重要行为准则之一。

喝酒有四大礼仪

西周时期喝酒的礼仪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时、序、效、令。

时,是指时间,只能在举行成年礼、婚礼、丧礼、祭祀或者喜庆典礼的时候喝酒,否则就违背礼制。

序,指的是顺序,长幼、尊卑,喝酒的先后不能乱。

效,就是效率的效,指的是喝酒的时候不能言行失态,要适可而止。

令,是指要服从酒官的命令,不能随心所欲,不然也算违背礼仪制度。

为了维护喝酒的礼仪,还要设立专门的官员——酒官。他们的职责,一般是纠察宴席的秩序,将那些违反礼仪的人撵出宴会。

到后来,除了祭祀和一些重要庆典,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随时自发组织酒局,喝酒的礼仪反而更加详细。汉代《礼记》记载,一个酒局,从邀请客人,到迎接客人,到宾主双方就座,再到敬酒,最后送客告别,都有一套专门的规则。

首先,邀请朋友来喝酒前,要发请柬,这一点在明清尤其盛行。接着就是迎宾,古代迎宾有“三揖、三让、三辞”的说法。就是说主人迎接客人,要作三次揖,宾客双方要互相谦让三次,才能进入酒宴的场所。

古人设宴,除了在自己家里,还会选择花丛间、竹林中和荷花亭里,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听说过吧,他们就是因为经常在竹林中喝酒而得名的。

迎接完客人,宾主双方落座,坐的位置也很讲究,主宾的座位讲究“与天地合其德”。宾客一般被安排在西北方,因为这个方位代表着天地之间的“义”,有义气嘛;而主人,要坐在东南方,因为这个方位代表着天地间的仁德之气。

入席之后,主人向宾客敬酒。主人先喝一杯,再从桌上拿一个杯子,洗净以后斟满美酒,双手捧给客人,表达对客人的尊敬,而客人要双手接过杯子,一饮而尽,然后把空杯子放在桌子上。

客人向主人回敬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礼仪。你来我往的礼节非常复杂。而且遇到不喝酒或者酒量不好的客人,主人是不能强行劝酒的,否则就是失礼。

宴饮结束后,主人还要送客,汉代乐府诗里有这样的描述:“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意思是说酒宴结束后送客不能送远了,脚不能迈出大门,表示对客人的依依不舍。

交杯酒的形式演变

自古以来,四川粮食富足,酒业十分发达,酒文化遍及各地。无论是修建房屋、婚嫁丧葬,祝寿请客乃至外出送行,都要用到酒,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些特别的礼仪。比如主人为客人斟酒的时候,酒不能倒太满,八成就好,而敬酒最多三杯,不能太多。客人对主人,晚辈对长辈,敬酒的时候往往酒杯要比对方的酒杯矮一截,表示尊敬。

除了酒桌上的礼仪,老百姓一生中最重要的婚嫁丧娶,当然少不了酒和相应的礼仪。比如结婚,“喝交杯酒”就是婚礼程序中一个固定的流程。“交杯”在古代称为“合卺”,卺就是瓢的意思,结婚时,夫妻双方各拿一半装着酒的瓢,喝完以后两个瓢合成一个卺,象征着男女双方,合二为一。后来喝交杯酒不用瓢了,演变成用彩丝将两只酒杯连起来,并绾成同心结之类的彩结,夫妻双方一起喝一盏酒表示永结同心。

除了婚嫁,酒还是丧葬时的必备用品之一。亲朋好友来凭吊死者,主人要置办酒席盛情款待吊唁的宾朋,名为“开吊酒”,因为席上一般吃素食,所以在四川又俗称“吃斋饭”,或者“吃豆腐饭”。

此外,出殡前还要喝“动身酒”,下葬后主人家为酬谢送葬者,还要办“送葬酒”。每逢“忌日”,也都要用酒来纪念死者,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当代酒礼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吸纳了传统酒文化的优良与可行部分,虽然不像古代那么复杂,但敬酒、举杯、干杯这些基本的酒礼在如今的酒桌上都能找到踪迹。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新闻推荐

最高检:未成年人 毒品犯罪有增多趋势

6月25日,最高检召开“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新闻发布会,通报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的...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