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法学专业 掌握理解记忆有助于学好法学

西昌都市报 2019-06-20 08:13 大字

文/图本报记者何玉凤

日前,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已经公布。本科提前批截止时间为6月24日17∶00,其余本科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28日12∶00,专科志愿在7月5日12∶00前完成填报。

专业技术哪家强,一山还比一山高;专业如此多,稍不留神入错行!高考结束后,你是否也在思考填志愿应该选择什么专业呢?看着《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上各种各样的专业,是不是有一种“看不透”、“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向亲戚朋友打听,似乎又总是缺少你想问的那一个专业呢?无需担心,赶紧关注《西昌都市报》推出的“师兄师姐说专业”高考志愿填报栏目吧,直到高考志愿填报前,我们将邀请多位已经上大三大四或者研究生以及参加工作的师兄师姐,从他们的学习感悟出发,为高考生深刻解析自己的大学专业到底学些啥,就业前景等相关问题。

问:什么是法学专业?

何丽焦:法学专业就是学习法律条文、法学理论的学科,大学四年学完整个中国法律法规,包括民法、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宪法、法制史、法律逻辑学等。

看多了《何以笙箫默》,以为法学轻松得整天小清新般逛校园了?事实上,当板砖一样厚的专业书一摞一摞堆在书桌上,纠结复杂的案例一波又一波地向你袭来的时候,你根本没时间去管自己今天要用什么颜色的发卡、涂什么颜色的口红!一到期末,你整个人就像是吃了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背书背得做梦都在被法理学追着打。

问:研究生报考时,为什么选择了法学专业?

何丽焦:在选择这个专业时,只因为家人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对于法学专业本身,我没有喜欢与不喜欢。但是后来学习了这个专业之后,觉得挺有意思的,可以锻炼人的思维,慢慢就喜欢上了这个专业。

问:大多数观念中,法学专业挺难学的,那这个专业具体需要学习什么内容?

何丽焦:法学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主要学习法学理论、现行法律规定,基本上所有的现行法律门类都要学完。

问:如何才能学好法学?

何丽焦:很多人在知道我研究生时期选择学习的是法学专业后,都会惊叹,法律知识那么多,都需要背诵,那你是不是记忆力很强?实际上并非如此,学习法学专业,先要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就轻松多了。

问:法学专业毕业后只能进入律师行业?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怎么样?

何丽焦:法学生毕业后就业领域还是很广的。目前,法学毕业生主要从事三个领域的工作:公检法公务员、企业法务(国企、私企、银行)、执业律师。这三个职业不是完全隔离的,我有很多师兄师姐在毕业后考入公检法,几年之后跳槽出来做职业律师,他们更了解审判实务,有一定的从业优势。而毕业之后去律师事务所的同学,一两年之后去做企业法务,他们有更多的诉讼非诉经验,很受企业欢迎。

无论是这三个职业中的哪一种,除非是毕业后进入待遇很好的企业,不然前几年收入都不算可观。但这个职业后劲很足,三到五年的成长后,会让你的收入翻几番。

法学专业的技术性比较强,有一定的就业门槛。毕竟需要通过司法考试,所以学习其它专业的同学不太容易进入。做这行没有通过司法考试,首先找工作不太容易,其次即便找到了工作,也难以长期立足。

问:法学专业适合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何丽焦:法学专业不挑人,无论是文科同学还是理科同学都可以报考。很多同学在最开始学习法学专业,逻辑思维不太强,学了这个专业之后,特别是从事这个专业之后,逻辑思维不会差到哪里去。

法学专业需要上课认真听课,课后记忆,还需要参加司法考试,基本上整个学习期间都在学习,如果没有毅力与恒心认真学习,那你可能会觉得学这个专业很辛苦。受不了这个学习辛苦的同学可能无法通过司法考试,也无法在这个行业立足,因为即便你工作了,也要随时保持学习的状态,法律法规会更新,需要不断学习。

问:作为过来人,对未来民商法专业的同学们有什么建议?

何丽焦:学习法学专业,一定要下得功夫,上课得认真听课,课后得多看课本、多翻阅法条,如果有机会,可以去参加学校的辩论队。另外,学习法学专业一定要去了解生活。很多同学在学习商法时,觉得很痛苦。其实,商法不像民法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可以参照生活事实。譬如,老师在讲合同法时,同学们都很容易理解什么是买卖合同,但是学习商法的同学们,就会觉得公司治理很空洞。对于学生了解生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电视剧,就连最烂剧的豪门恩怨剧,里面多多少少都有公司股权之争。

建议一定要看王泽鉴的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资质更好的同学,不妨看看国外一些专家学者的法学专著,这些专著对于法律概念的阐述更加通透。

新闻推荐

四川省商贸学校携手企业大战“电商618”

学生正认真回复客户四川经济日报德阳讯(徐敏记者童登俊文/图)火热六月,“电商618”年中大促打响,通过为期4天的客服实训活动,...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