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一把黄泥成就一位“工艺美术大师”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6-11 06:26 大字

作品《五彩凉山》。

韩春寅正在制作绿陶。

□赵婧 文/图

5月8日,四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在成都举行了第八届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颁证授牌大会。会理绿陶传承人韩春寅荣获第八届“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6月初,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笔者走近韩春寅,了解到一个关于文化传承的故事。

三代人痴迷绿陶技艺

船城会理白马寺山脚下,有一个“绿陶山庄”。山庄的主人是韩春寅的父亲——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韩进富。韩春寅的爷爷解放前便是一名制作绿陶的工匠,做了一辈子的绿陶。韩进富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自幼酷爱陶瓷艺术,高中毕业后进入会理工艺美术陶厂学艺,师承当地多名老工匠,掌握了一整套绿陶的工艺流程。

绿陶在当地有几百年传承历史。迷人的陶瓷品、神秘的技艺,让韩家每一代人都痴迷其中,每一代人都将制作绿陶作为人生的选择。为了能把绿陶的技艺发扬光大,韩春寅曾去景德镇实习,后又专门到四川美院进修。回到绿陶山庄后,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绿陶的技艺,形成格调高雅、古朴,技艺独特的陶瓷艺术风格。

韩春寅说,会理绿陶早已不仅仅只是一种制陶的技艺。在绿陶多彩的釉变中,在那丰富的纹路里,融入的是韩家祖孙三代的心血。

玩泥巴玩出“无限风光”

面对前来参观、采访的客人,韩春寅的父亲总是热情地招呼大家:“欢迎来玩泥巴。”

在制作绿陶的工坊中,陶艺师把一坨黏黏的泥巴放置在转盘上,手沾上水,转动转盘,握住泥巴,随着手上动作的调整,不一会儿,一件拳头大小的粗坯就显现出来。

最为神奇的是,上了釉的陶器起初都呈灰色,而发生窑变后的色彩却是千变万化,所以经过窑变的每一件瓷器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韩春寅说,这就叫“入窑一色,出炉万彩。”诗人代伐钟诗赞绿陶:“万紫千红荟炉窑,无限风光驻美陶。铁石着意化千彩,黄泥生春涌花潮。”

会理绿陶的品种很多,主要有绿陶制的坛、罐等生活用品和花瓶、造像等工艺品。奇特雄浑的造型,无毒不含铅的绚丽色彩,炉火纯青的烧制工艺,以及蕴涵丰富的深厚文化使它深受行家青睐。2009年,会理绿陶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韩进富、韩春寅父子苦心研究,恢复创烧出梅子青、石榴红、白天目、天青釉、金丝兔毫、晶鑫玳瑁、紫金砂、窑变山青等8个久已失传的名贵釉种。韩春寅在对陶瓷艺术的探索和研究中,还形成了12项专利技术。2015年,陶艺作品《桂林早春》荣获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铜奖;2018年,陶艺作品《紫气东来(莲花罐)》荣获第六届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其作品《星空皓月》《远古的呼唤》《彩釉壶》《云中流》等参加全国、省、地区展览并获奖。

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日益受到重视,但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虽多,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却不多。成本高、耗时长,全手工制作规模受限,不够实用、不够新潮,消费群体难以扩大,成为很多非遗在产业化中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迎合市场,还是坚持传统?韩春寅认为,重要的是在两者间找到一个好的结合点,“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致富,以产业的兴盛发展助推脱贫,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理想。”

为推广传承绿陶技艺,韩春寅建立了绿陶体验馆,开展绿陶体验免费培训。此外,“在研究、恢复传统绿陶制作过程中,我们还引入先进的陶瓷生产设备,将可以用机械设备制作的环节进行优化,降低劳动强度,将技术人员转移到生产关键步骤。”韩春寅介绍,他们成立了绿陶产品研发创意中心,与院校合作,联合开发西南民族特色陶瓷艺术品、雕塑、礼品、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等,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韩春寅表示,未来会坚持传承,更加努力学习,为绿陶非遗的活态传承继续添砖加瓦。

非遗小课堂

会理绿陶

2009年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唯一绿陶”,属于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独特工艺品。

会理绿陶的出现可以追溯至宋朝,历经几百年兴盛不衰。会理绿陶之所以能延续,首先得益于当地拥有制陶所需的丰富原材料和特殊的釉色原料。这种特殊的原料里含有天然硫酸铜矿,经过高温烧造后,会在陶器上呈现丰富的窑变,色彩斑斓。另一个原因是几百年来无数能工巧匠对绿陶技艺的代代相传。

新闻推荐

保护“乡愁”守望地

本报讯(记者张立峰)6月10日,记者从省政府网站获悉,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工作的意见》(以...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