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一竿烟水钓游身 沃丘仲子与他的朋友圈(下)

华西都市报 2019-05-16 04:01 大字

沃丘仲子与他的朋友圈(下) 淞沪会战中的抗日场景。淞沪会战后,沃丘仲子编著了《淞沪御侮记》。

王国维。费行简与王国维同在仓圣明智大学任教,闲暇时皆相聚论学。

李端棻

民国七年《徐世昌》32 开沃丘仲子著。

《郑孝胥日记》

《春秋公羊解诂》

壹《近代名人小传》无书史考证错漏颇多

最早为郑孝胥做传的沃丘仲子,在《当代名人小传》中将郑孝胥归为“清室遗臣”,对于郑孝胥在辛亥以前的相关活动给予肯定,并陈述了其交往活动,由于该书最早出版于1922年,伪满洲国还未建立,因而作者称赞郑“晚节高尚”,对于研究早期的郑孝胥具有一定史料价值。由于费行简笔涉政坛,横议名流秘闻甚多,虽也有失误,但得罪一些人是主要的。费氏在自叙里阐明了写作“小传”的特殊性:“是皆无书史考证,徒恃臆记。地名与岁月盖不免小误,大端庶或不谬尔。”这些所言,是颇有分寸的。

2016年,我征询四川大学学者李晓宇关于费行简的情况,他回信指出:“费行简著述多为道听途说、行文草率,前人早有诟病,不可引为信史,只可当做一般的参考资料。例如,《近代名人小传》‘胡从简’条说:‘张之洞督学时,试《周礼社制考》,拔第一,选为尊经书院上舍生。’完全是子虚乌有之言,张之洞的继任谭宗浚所编《蜀秀集》中,根本没有胡从简的名字,所谓《周礼社制考》即《社祭时制考》(见《尊经书院初集》卷三),是王闿运掌教时的一篇课艺,当时胡从简仅是一名附生。如果张之洞督学时已拔第一,选为上舍生,而《蜀秀集》不载其名,十年后王闿运编《尊经初集》,他尚为附生,焉有此理?”

《近代名人小传》涉及890人,错讹在所难免,似苛求古人了。费行简在《近代名家小传》对骆秉章一生贬辞甚多,说他“当官不饬吏治,军谋更非所长,而任将甚专,且果杀戮”。但也承认,骆秉章“生平廉素,及殁,布帐一,银百两,破笥二而已,家无田屋以处子孙”。应该说,还是持平之论,一碗水端平。贰 贵州孙仲约 难逃冒名顶替之嫌

《郑孝胥日记》中,亦谓沃丘仲子之书不免有道听途说之处。1919年7月,日记中亦提到“审言云,见新出《当代名人小传》,文颇可观,乃孙姓所作。叶蒲孙言,其人尝为知县;考哈同所征文社,蒲孙阅卷,取为第一。”

“作《名人小传》者,叶蒲孙识之,为贵州孙仲约,乃王壬秋门人,今在哈同所开学堂中为教习。叶云,孙自言尝在锡清帅幕中见余。”

叶蒲孙名玉麟,与郑孝胥为姻亲。这位自称曾在锡良幕府中见过郑孝胥、又自承是沃丘仲子的孙君,因之得以介见郑氏而一登海藏楼,郑氏亦颇假以辞色。

如果这一结论可靠,那么问题就来了:谁是孙仲约?济平先生就据此认为,1918年由崇文书局出版的《近代名人小传》和《当代名人小传》的作者沃丘仲子,认为作者的真实姓名是费行简是错误的,而应该是贵州遵义人孙寿昌(仲约)。

经过反复分析,我无法同意这一结论。至今贵州遵义的文史资料里,尚无一字涉及此人、此事。费氏作品近十几年中华书局、北京图书馆出版社重版较多,均没有出现沃丘仲子与费行简的张冠李戴。

对于这一同名、冒名者,文史大家谷林在《两种名人小传》里认为:“《三闲集》里有一篇《在上海的鲁迅启事》,文中说:‘要声明的是:我之外,今年至少另外有一个叫“鲁迅”的在,但那个“鲁迅”的言动,和我也曾印过一本《彷徨》而没有销到八万本的鲁迅无干。’两事颇为相类,是很可令人发笑的闹剧,却又同是一出社会的悲剧。”

反过来看,掌故大家郑逸梅《艺林散叶续编》里,也记有这样一则:“沃丘仲子费行简辑《近代名人小传》,南社人士列入者有黄克强、宋教仁、陈英士。又辑《当代名人小传》,南社人士列入者有于右任、李根源、白逾桓、刘成禺、冯自由、汪季新。”可以看出,沃丘仲子乃是费行简笔名,没有任何疑问。叁《淞沪御侮记》记录十九路军浴血战斗

值得一提的是,淞沪会战之后,沃丘仲子编著的《淞沪御侮记》,分为十九路军全体军官表、战事日记、杂记类、论著类,详细记录了十九路军浴血战斗的经过,成为了研究上海抗战史弥足珍贵的史料。

1950年2月,邓之诚从朋友那里得知,“费闰生兄去年病瘫痪,为之系念不已……”这也等于部分解答了费行简晚年几乎没有写作的原因。

1953年1月13日,邓之诚写了一首诗《寄费闰生上海》,对于瘫痪在床的费先生而言,诗歌的确不能带来妙手回春之力,但诗歌总可以让人发现生活那一段美妙的腰身:

朔风吹积雪,寒夜寄相思。

总角论交始,先衰见道迟。

苏纯真诤友,伏胜是经师。

远忆春申水,沧浪信有之。

新闻推荐

静脉曲张不能忽视 京川大咖医生联合会诊 对抗腿部“定时炸弹”

大咖联手对抗腿部“定时炸弹”好消息!5月18日是全国血管健康日,当天,将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杨博华教授...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