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创新培育机制,补齐理论知识短板 让更多一线职工成为“发明家”
4月12日,笔者在四川鸿舰成套分公司生产现场看到,小型工段车工谭忠梅把一个不规则零件直接装卡在三爪卡盘上。一踩脚踏开关,车床自身的液压系统便对工件进行找正夹紧。短短5分钟,一件不规则零件便加工完毕。
谭忠梅介绍说,他在三爪卡盘内装卡了同事田小梅新发明的工具。这工装外廓为圆柱形,内部为加工零件的形状,使用该工具后,加工零件无须用四爪卡盘找正拧紧,极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在该公司,热衷于“开动脑筋搞发明”的职工不在少数。数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便受理了该企业一线职工的7项发明专利。起重工张国平是此次申报专利的“大户”,他一人申报了两项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得知自己有机会申请加入中国发明家协会时,张国平有些激动地说:“如果公司不出台创新成果奖励、转化、推广、保护等机制,不安排工程师协会的会员来帮助我们补齐理论知识上的短板,我们这些一线职工的发明梦很有可能只是空中楼阁。”
“创新不是随意的,必须有坚实的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四川鸿舰工会主席石宜说,他们近年来一直把群众性创新活动作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降本增效的一个重要工作来抓,但创新成果质量一直不高,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许多一线职工理论素养欠“火候”,常常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
为获得更多实用性强、经济价值高的创新成果,2018年初,四川鸿舰出台了奖励机制:拥有专利的职工不仅可以根据推广应用程度得到奖励,在今后的各种职称评定、评优中,也都优先考虑。
他们还举办专利知识专题培训,让一线职工掌握专利申报的具体要求等基本知识。此外,他们还不定期地组织公司工程师协会的研发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参加一线职工的技术、工艺讨论会,帮助他们开阔思路,增加专业知识。
一线职工创新激情空前高涨。2018年底,该公司一线职工共提出125条技术革新、小改小革类合理化建议,数量上是2017年的两倍,内容上则新增新材料应用、生产工艺、新型工装工具等方面的改进。
该公司把具备创新性的合理化建议筛选出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为确保专利申报工作高质量推进,他们先请专家对备选合理化建议进行代理审查,从专业角度提出对备选清单的建议。之后,组织公司的专家组对备选清单进行论证,形成申报专利的最终方案。最后,经过技术人员、专利代理师的悉心指导,田小梅等一线职工完成了专利申报。
“我们还要培育出更多的‘发明家’,推动四川鸿舰迈向‘创时代’。”石宜说,他们将持续完善奖励机制,给予获得发明专利的一线职工足够的成就感,使一大批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新闻推荐
闵汝明/漫画漫谈万象□湖南戴先任近日,一张“专业代吵服务”的聊天截图在网上热传。聊天记录显示,专业代吵“普通话100元一...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