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守护三十万册古籍线装书

华西都市报 2019-05-01 02:13 大字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几千公里的海岸线遭到封锁,西方科学类书籍进入中国的渠道被切断。东南地区大片国土沦丧,各省的官书局和印书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传统的国学类书籍也十分匮乏。时任国立四川大学校长程天放敏锐地察觉到广大学子读书难的问题,向中央政府申请修补书板经费十万元,印刷费用六万元,将馆藏板片择要印刷,第一期印书25种,每种印37部,共计7881册,其中就包括“前四史”“相台五经”等传世经典。所印之书,除满足本校教学研究需求外,还分送中央各部,远销省外。古老的书板又一次焕发了青春,为学术之传承、文脉之延续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由于各种原因,四川大学所藏的四万块书板后来仅保存下来两百多块,收藏在图书馆善本室内。

地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与人文现象之专书,是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的重要材料。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校长王兆荣曾向全省各县府发函,征集地方志,以补馆藏之缺。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到1943年止,图书馆馆藏地方志数量已达四百余部,其中包括数十种手抄本各县乡土志,实为孤本。华西协合大学图书馆也十分重视地方史志资料的收集。图书馆成立之初,方叔轩、程芝轩二先生即将地方志征集作为收藏重点,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林名钧、岳清澄二先生极力搜访,得三百多种,四百多部,涵盖四川一百四十多县。其中《嘉靖四川总志》抄于北京图书馆,《营山县志》抄自宁波天一阁,《天启成都府志》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拍摄,《康熙成都府志》抄自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文献征集不易,值得后人珍视。1991年,图书馆对馆藏地方志进行系统清理,编纂《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地方志目录》,共收录1949年以前编纂的地方志1213种,1413部。进入新世纪后,四川大学图书馆将馆藏稀见方志影印出版,昔日难得之文献,今朝化身千百,孤本不孤,嘉惠学林,实为值得庆幸之举。

古籍资源既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也是百年川大历史底蕴的见证。对于以科研教学为主要目标的高校来说,古籍一方面要在教学科研中充分发挥作用,一方面也要得到妥善的保护。作为这三十万册古籍线装书的守护者,四川大学不断加大古籍保护的力度,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设标准化古籍库房,通过对温湿度的精密控制来延缓古籍的衰老速度。此外,图书馆专门成立两百平方米的古籍修复实验室,在这里,传统手段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互融合,千方百计为古籍延息续命,让流传了百余年的前贤心血传之久远,斯文不堕,经典长存。

新闻推荐

因POS机无法读取银行卡,导致房屋交易未能如期完成 卖方要求付违约金合理吗? 律师:买方没有根本性违约,大宗商品交易一定要书面化留痕

近日,市民王女士通过泸州新闻网·川江新闻网和川江号APP“网络问政”平台反映,3月28日,她经过四川凯联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