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蜀派古琴家曾河:古琴是意识的自我对话搞艺术最重要的是真诚

华西都市报 2019-04-23 03:07 大字

蜀派古琴家曾河: 年轻的蜀派琴家曾河。

曾河弹琴不在意形式。

看本文视频扫二维码

作为蜀派古琴大师张孔山的第七代传人,年轻的蜀派琴家曾河,9岁起便随父亲曾成伟(蜀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当今最具代表性的蜀派琴家、斫琴大师)习琴。从小耳濡目染,他对古琴有着独特的情怀。

4月2日午间,刚刚给学生上完课的曾河,在川音桃李园二楼琴房教室里,接受了记者采访。琴室面积不大,两张古琴,三把椅子,陈设简单又不失韵味。一上午琴课过后,曾河的眉宇间沾染着一抹疲倦之意。但提到古琴,他语调中的淡然惬意,有种“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的感染力。

天赋极高

从小就知道弹琴的尺度

31岁的曾河出生于古琴世家。其父曾成伟,是蜀派古琴开山始祖张孔山的第六代传人,也是少有的还活跃在四川古琴圈内的老一辈琴人。“我从小成长在有琴声的环境里,许多琴曲的旋律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正式学古琴之前,曾河先学了两年钢琴,“这样比较有音准的概念。”9岁,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古琴,“父亲教我学琴的时候,不会给我很多概念,他会给我很多很多空间,只会说‘这个好像有点过了’,而不是一节课一节课去学。”

曾河学琴的自由度很高,他对古琴天然敏感,“从小就知道弹琴的尺度在哪里,知道琴谱和琴弦的关系、中间的空间在哪里。”天赋极高的曾河并不属于从小刻苦练琴的那一类人。他坦陈,自己在古琴上的成就,并不是刻苦的结果,“因为我知道怎么练是最高效的。古琴对我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跟家庭的熏陶关系很大。”

2007年,曾河考进四川音乐学院。“我最开始是在音乐学系就读,到了2008年突然转变,因对古琴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遂转回了民乐系,并一直学到研究生毕业,留在学校教古琴。”谈到古琴对自己的意义,曾河淡淡回答:“古琴对我来说就是生活里一个日常的事情,跟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小时候是家长让我必须学,谈不上喜欢,也不讨厌。这样下来,22年,丢也丢不了。”

曾河不喜欢挑战,弹古琴恰恰在他的舒适范围之内。“教学生还挺有意思,它给了你一个通道,因为教学生首先要解释你在干嘛,在4年有限的时间内,把最应该学的教给学生。我喜欢思考,恰好古琴可以承载我一些琢磨。现在的状态我很满意。”

述而不作

搞传统艺术贵在坚持

曾河用“真诚”和“自由”来解读他对琴学的理解。“古琴是‘自我’的一个东西,对待它最重要的就是平常且真诚;‘悦己’还是体现在真诚上。”他说,“艺术最重要的是真诚,做人做事应永葆天真,我教学生也是出乎于真诚。”

不过,对于古琴的创作问题,曾河自有一番理解,“我喜欢述而不作,因为古琴有非常大的自由度,不是非要新起一谱才算是创作,这是狭义上的创作。但除此之外,对于琴谱的不同解读和诠释,是广义上的创作。”

而且,曾河弹古琴不在意形式在意体验,强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琴首先是一种体验,而不是一堆概念。艺术最重要的是发掘真诚,人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要飘在空中,要接地气,音乐也是。搞古琴的还是要落实到自己舒不舒服,自己舒服了,别人听起来不会差。”

对于年轻的艺术从业者,曾河建言:要“一以贯之”。“搞传统艺术的同行还是要坚持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下去,要少一点迎合,多一些自我了解,要知道自己的东西好在哪里。”

让青春力量激荡,让青春正气昂扬。封面新闻长期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你心中的新青年”人选。哪些向前奔跑的身影曾感动过你?快来给我们推荐吧!

推荐方式

欢迎通过封面新闻APP的爆料平台,推荐你心目中能够代表中国力量的新青年;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封面新闻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相关稿件下方留言,欢迎向我们推荐。

推荐标准

①年轻:14-40周岁②正能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③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甘于奉献④创新力:勤于学习,善于创造⑤引领风潮: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荀超 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省中医药信息学会会长王笳调研六度康养集团家庭与生活报讯(记者王厚军)4月21日,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会长王笳一行来到学会...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