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四川还没用够区位优势
□本报记者 袁婧 朱雪黎/文郝飞/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四川还没用够区位优势。
4月1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作为主旨演讲嘉宾,现身2019“一带一路”华商峰会。在他看来,成渝城市群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战略支点,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潜力,“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四川有区位优势,但目前还用得不够,未来还有很大空间。”
“全国第一”的背后如何让集装箱满载而归
“中国制造业要从代工转向自主,‘一带一路’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张燕生认为,无论是从全球化的视野,还是立足自身发展,都绕不开“一带一路”。他说,中欧班列(成都)开行数量居中欧班列首位,就是四川发挥“一带一路”区位优势的具体体现。
但全国第一的背后,还存在着“重箱出,轻箱回”等问题。
返回的集装箱如何满载而归?张燕生指出,这就需要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和支点城市,研究它们在一小时经济圈内有哪些商品是中国最需要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待在四川想是解决不了的。”张燕生建议四川企业和四川人要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去,及时掌握当地商情,实地打造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网络,才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当地什么最好、同时又是国内最需要的。
区位优势还需要挖掘。张燕生认为川渝应该携手起来围绕跨境电商、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等继续扩大开放,开窍开智,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支点城市群。
按“五个一流”标准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张燕生认为应该把目光放得更为长远,成渝城市群要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
如何打造?张燕生指出了“五个一流”的努力方向:一流的大学和人才,一流的科研体系和创新链支撑,一流的现代金融和服务业,一流的创新型、全球性企业和组织经济、功能经济分支,一流的营商、创新、市场、法治和政策环境。
要弄清如何做,首先要知道什么叫“一流”。张燕生举例说,一流的大学应该是进入世界前100名的大学、是能“慢工出细活”真正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大学,“我认为,不仅是普通教育,还应该包括多层次的职业教育、技术培训、远程教育等。”
“所有的一流,都有明确的指标。”张燕生表示,衡量一个地方的科技创新水平,主要看三个指标,第一是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第二看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增长率;第三就要看全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目前四川的研发强度大致在1.72%,上海是3.93%,北京是5.14%,全国平均水平是2.13%。“所以四川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张燕生说,这意味着四川还没有达到创新驱动、智慧驱动的发展阶段,依然多依靠汗水驱动、投资驱动,“如何创造条件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是四川现阶段需要解答的问题。”
新闻推荐
黄河会见参加2019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的部分中外嘉宾 就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本报讯(记者秦莉萍)昨(16)日,市委副书记黄河会见参加2019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的部分中外嘉宾,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了深入交...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