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几代人攻坚 种出重庆最大“摇钱”树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4-12 22:54 大字

80多年前,重庆引入了晚熟柑橘,在发展壮大中却遭遇一波三折。历经几代科研人员不懈努力,钻研技术,终于攻克3个世界级难题。如今,这些技术在各地推广,助推我国鲜食晚熟柑橘种植总面积达到400万亩,规模居世界首位。

一位教授的出国经历

1938年夏,四川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副教授张文湘在美国进修结束归国时,购回了伏令夏橙、红玉血橙等晚熟柑橘类果树苗各3株,定植于四川大学农学院校园。同年冬天,张文湘将这些品种引种至重庆开展观察试验,开展大面积选育试验。其中成熟期在翌年4-6月的伏令夏橙,让重庆人首次见到柑橘花果同树的奇观。

“晚熟柑橘得以在重庆飞速发展,还得从1994年我国正式启动实施的三峡工程说起。 ”全国果树技术指导组专家、重庆柑橘首席专家、市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熊伟介绍,当时科技部向全国征集三峡工程相关科研技术,其中,既能让库区沿岸保持水土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技术备受关注。作为库区种植了4000年的柑橘,首先被列为候选。以熊伟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经过长期试验研究认为,在库区种柑橘,必须主推2-6月成熟的晚熟柑橘。

1998年,在当时国家农业部、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的支持下,熊伟团队开始引进培育晚熟脐橙、杂柑、血橙、夏橙等五大类十多个晚熟柑橘品种。2003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启动“重庆市柑橘产业化百万吨工程”,加快了重庆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发展。

一项低成本的创新技术

然而,2006年夏天的特大干旱,给了重庆柑橘一个“下马威”。重庆降雨量本来比较丰沛,果园平时需要灌溉的频率很低。因此,多数果园没有采用喷灌等技术。

旱灾发生后,熊伟立即率队开展研究,连续两个多月反复试验,终于发现并试验验证了“特大干旱下柑橘水分逆境生理响应对叶片脱落的影响”,又集成创新了以柑橘灌溉设施节水、土壤集雨蓄水、生理节水降耗为主的穴灌非充分灌溉综合节水技术。该项技术只需橘农每亩增加80元成本,就可以解决我国南方季节性缺水区全年抗旱保树稳产增收问题。后来,该项成果荣获当时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一次橘树“抽血化验”

旱灾挺过去了,雪灾又来了。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广大地区遭遇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柑橘树普遍受灾。这次大寒潮暴露出重庆晚熟柑橘两大越冬瓶颈:一是越冬落果多,二是果子酸味十足、囊瓣干枯。

当时的农业部、科技部、国务院三建委以及重庆市拿出上亿元资金,安排市农技推广总站熊伟团队集合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专家,对这些瓶颈进行联合攻关。专家们在一次“验血化验”监测柑橘营养过程中,找出了柑橘落果、枯水问题的症结,一举攻破这两大世界级难题。

熊伟团队又开始攻克晚熟柑橘果实“枯水”问题,研发了一系列晚熟柑橘冬季保果防落防枯水新技术,集成创新了整套柑橘保果、防枯水新技术、新工艺,创造发明了专用有机配方肥和保果防落抗枯制剂等新产品,并获得6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这项技术很快得到大面积示范应用。

新闻推荐

民间借贷那些事13 “分手费”能否以民间借贷之名主张?

案例:李某(男)于2010年8月6日向孙某(女)出具一张欠条,内容为:“今借到孙某现金50万元,本人承诺在2013年8月6日前还清,欠款人:李某”...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