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张献忠剿四川是是非非 湖广人填四川前前后后(四)

达州晚报 2019-04-01 09:31 大字

夔门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大西军即由此入川。图为夔门天险古炮台。

第三章 “义军”“革命”值得考究

第二个扯不伸展的大问题,也算是核心问题,甚至是极其敏感的问题,不廓清什么是“义军”,什么是“革命”,就会各走极端。

前些年,有一部分人把历史上的农民暴动、农民起义称为农民革命,甚至把民间流民举事、民间宗教组织倡乱都统称为“革命”,把他们所掌握的武装都称为“义军”。说农民起义“是推动中国历史车轮前进的主要动力”。

为了不混淆视听,应该首先把“军队”“起义”和“义军”“革命”的概念弄清楚。

权威工具书《辞海》中“军队”一词的概念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准备和实施战争而建立的正规武装组织。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国家政权主要成分,是夺取和巩固政权、是对外实施或抵抗侵略的暴力工具……”严格说来,军队是国家机器,其装备、给养等全由国家保障。当今世界上的什么真主党武装、库尔德武装、反政府武装其装备、后勤保障都来自该国的政治集团。所以本文把农民军都称之为“农民起义武装”或“农民武装”。

什么是“义军”?我在《辞海》内没找到这个词目,只有“义兵”:为正义而起的兵。不管怎样解释,“义军”总是仁义之师。明末清初,生于今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唐家坝石朝门的著名思想家唐甄所著的《潜书·下篇下·仁师》中说,学兵(兵泛指军队、军事),首先要学“仁”,继而学“义”。国家养兵的目的是“生民(使民生存)救民,非以杀民。”“痛民之陷于死,兵以生之;恐民之陷于危,兵以安之;如保赤子。德者,乳也;兵者,药也;所以除疾保生也。”浅显地说,国家组建军队、养兵是为了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安全,使百姓安居乐业;仁德爱民,就像奶酪滋养百姓;军事行动是铲除社会弊端对百姓的危害。所以国家养军队并非专事打仗和杀人。那些走到哪里便抢掠烧杀,不分顺逆乱杀手无寸铁的善良百姓,甚至连毫无抵抗能力年幼儿童和八九十岁的老人都不放过的行为,算不算义军!算不算革命!只好公诸舆论。

至于“起义”这个词的基本概念,《辞海》解释为“被压迫民族,被压迫阶级为反抗统治阶级和外国侵略而爆发的武装斗争”。

什么称为“革命”?

我小时读书,老师解释革命是“与性命攸关的改革”。18世纪,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与发明蒸汽机,并得到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导致世界产业革命。肯定说革命是伟大的举措,是促进社会进步,是给人类谋幸福。现代权威工具书《辞海》对“革命”一词的释义主要有以下两条:①古代以王者受命于天,故称王者易姓、改朝换代为“革命”。《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变革:“命”天命。②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中所进行的重大变革……

20世纪以来,中国有人说农民运动是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这话并不错,外国有位哲人也说过,人为了求生存,改善生存环境,追求生活得更好,就必然有一些行动甚至用暴力来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前进,促进社会发展。这暴力就是武装斗争。改朝换代,当然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没有温良恭俭让,必定是硝烟弥漫,刀光剑影,甚至尸横遍野。所以把农民武装杀人、纵火、抢劫行为统称为“革命”行动。

至于农民起义是不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沉重地打击了专制统治,部分调整了生产关系,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我仍是老观点,不能说不

信,不能说全信。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的农民起义,历时也长短不一,对社会影响不尽一致,其口号、作为、结果不甚相同。

秦朝陈胜、吴广举起“伐无道,诛暴秦”大旗,“大呼而成群,圜视而合从(众)”推翻暴秦,其后出现了“与民生息”“轻徭薄赋”,人民安居乐业的西汉“文景之治”。隋末农民起义打击了暴虐的封建统治,唐朝初年,李世民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大臣的辅佐下以隋亡为鉴,“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俭以息人”,呈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贞观之治”。东晋元康六年至咸和年间(296—334),川陇爆发流民大起义。光熙元年(306)六月,流民领袖李特的儿子李雄在成都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后称“成汉”),政治上“简刑约法”,经济上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兴学校,置史官。东晋史学家、《华阳国志》作者常璩称赞李雄在位之时“宽和政役,远至迩安,事少役稀,民多丰实,乃至闾门不闭,路无拾(失)遗,狱无滞囚,刑不滥及”的昇平社会,虽有溢美,但反映出当时人民多少得以苏息的情况,在那个天下大乱的年代,四川(西南)能出现这样一个政治比较宽和安定,经济有所恢复的局面是很难得的。以至《晋书·李雄载记》也说:“时海内大乱,而蜀无事,故归之者相寻。”

《明史·卷一百二十三》载:元朝末年,隋州那位地主出身的明玉珍集乡兵举事,后成为“红巾军”部将,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正月在重庆称帝,建立“大夏”政权,改元“天统”,设立正规的行政机构,在经济方面“始定赋税,十取其一,农家无役之征”。铸造钱币,还派一些部队屯垦,安定边疆,“蜀人悉便安之”。正学先生方孝儒曾说“(明玉珍)躬行节检,兴文教,辟异端,禁侵掠,薄赋税,一方咸赖小康焉。”

穷人出身的朱元璋推翻了元朝专制统治,建立明朝政权。至于他的历史功绩,我为避同姓之嫌,只得引用《辞海》对他的评价:“逐步统一全国,普查户口,丈量土地,奖励农商,均平赋役,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并减轻对工匠的奴役。同时抑制豪强贪吏……”晚年,曾多次告诫其子孙和大臣,要关心农民疾苦,特别注重赈济灾荒。当然也做了些不逗人喜欢的事。

就以明末农民起义颠覆了腐朽的明朝专制统治,清朝前期经济空前发展,国力强盛。令人不能置疑的是1911年中国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和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制度,建立了民国,所以辛亥革命也是伟大的革命。19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调整了生产关系,发展了生产力,至1958年,粮食大幅度增产,社会空前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蓬勃发展,大大改善了人民生活,大大增强了国力,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算得上是举世公认的伟大革命。

可是,近几十年来,最受某些人推崇的是清咸丰年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规模宏大,持续14年,纵横18省,曾宣布要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升平社会,并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个反封建伟大纲领。可是洪秀全、杨秀清进驻南京之后一反常态,把初先提的口号、纲领抛诸九霄云外,把起义弟兄放在阴山背后,杨秀清出门坐的轿子有几十个人抬,大肆封王,王再封王,封了数不清的王。说孔子的书是“妖书”,到处焚烧孔庙,想把传统文化全部推翻,只抄袭一些外洋宗教粗迹。说满族人是“清妖”,“天兄”“天父”耍的那些鬼把戏,不但中国人看了“肉麻”,在世界史上也算是些“大笑话”——这算不算“革命”?

再说,清嘉庆元年(1796),达州爆发的白莲教举事(地方志叫做“倡乱”)其主要原因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导致“川楚白莲教大起义”,纵横数省,历时九年方才平定。起义领导人的口号是“换乾坤”“换世界”,鼓吹“反清复明”。换成什么样的世界,首领们心中有无模式?匡复明朝有什么好处?也许他们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官逼民反,去杀皇帝,杀贪官污吏,老百姓举双手赞成、拥护。可是白莲教武装走到那里就烧杀抢掠,杀一些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甚至连年幼儿童和耊耄老叟都不放过,若要我举事例,我可以说:多,很多,很多!这样的“革命”该不该恭维!

那么,什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呢?我腐草萤光,无力廓清,只好举点滴史例。

先秦思想家韩非所著的《五蠹》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社会这样演进发展,不是靠暴力,而是靠民智的启迪、科技进步、文化演进。“王”天下者是靠“德行”。

根据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观点看来,社会是逐步演进逐步发展。人为了生存,改善生存环境,就千方百计推动历史前进,封建社会当然免不了使用暴力。即使是使用暴力,但革命的核心是“顺乎天而应乎人”。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造反”是天意,也要合乎“人意”,还要合符“人道”,珍惜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给人谋福祉,促进社会文明。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志成受聘为川大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本报讯(记者王李科)3月31日,记者从四川大学了解到,日前,四川大学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志成聘任仪式在该校望江校区举行...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