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亦醉人何必酒
周啸天。
□周啸天
/作者简介/
周啸天,著名诗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
中国人劝酒的习俗,所来自远,南朝梁时沈约《别范安成》“勿言一尊酒,明日难重持”,写的就是劝酒场面。这种场面在唐人笔下更为常见,如王维名篇《送元二使安西》结尾二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几十年后白居易写《对酒》,还说:“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亦借王维诗句作劝酒之辞。
我不善饮酒。近年于席间,常常遇到人“扯酒经”,劝酒者的“言子”很多,如“友情深,一口抿;友情浅,舔一舔”之类,令人感到盛情难却。最为可气的是,有一条理由是专门对付像我这种人的:“搞古代文学的人怎么可以不喝酒,你看人家李白怎么说来。”我遇到最不讲理的一次劝酒就是,主人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说:“你看着办。”我只得照样把杯干了,然后说:“下不为例,容我以茶代酒。”
魏晋之际,诗人阮籍嗜酒如命,但他作《咏怀诗》八十二首,仅有一首言酒,而且说“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陶渊明作《饮酒》二十首,名篇如“结庐在人境”通首无饮酒字面,结尾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无论是对酒不言,还是对酒忘言,都表明他们是饮酒归饮酒,作诗归作诗。换言之,饮酒是阮、陶等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他们的写作方式。
到了李白,一切都不同了。杜甫给他做了一广告:“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晚唐皮日休也说他“醉中草乐府,十幅笔一息。”(《七爱诗》)这明明是说,若没有醇酒助兴,就没有狂放飘逸的李白诗歌,近人称之为醉态思维。就像“酒中八仙”中的另一位高人焦遂一样,只在酒后才是雄辩家,而滴酒不沾时则期期艾艾,简直说不成话。
然而诗酒不分并不是国际惯例。黑格尔说香槟产生不了灵感,似乎就是专门驳斥中国人的。所以,我在酒席上所遇到的尴尬,李白有一定责任。虽然我很佩服李白的天才,而且写过一篇关于《将进酒》的文章,被录入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然而很久以来,我都感到有必要写一篇《反将进酒》,来和李白唱一唱对台戏。
叶君健曾说:“中国美好的东西太多,茶是其中突出的一种,既高雅,又大众化。”茶叶在中国诞生虽早,但古无“茶”字。《神农本草》上说:“神农尝百草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而陆羽《茶经》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据说“荼”就是“茶”的古字,唐人把“荼”字减去一笔,才造成这个“茶”字。后来有人以“茶”为字谜,谜面为“人在草木中”——从会意的角度看,这个字是很有环保的意味的。
吾蜀辞赋家王褒作《僮约》有“武阳买茶”、“成都卖茶”之说,可见西汉时代已有茶叶的贸易了。但那时吃茶,不是今天这样的“吃”法,而要另加佐料的。到唐代,茶才成为纯的饮品。其时文人品茗论水、著书立说,也渐成风气——陆羽《茶经》就是最重要的成果。宋元而下,绵延千年,发展而为茶艺;同时,茶又是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体。宋人吴自牧《梦梁录》云:“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酒茶”,初称“八件事”。元人作《玉壶春》《百茶亭》《度柳翠》等杂剧,则将此语删定为:“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平心而论,从“八件事”到“七件事”,原列第七的“酒”被舍掉了,而原列末位的“茶”得以保留,实与七言句容量,及诗韵安排有关——“茶”沾了平声的光,“酒”倒了仄声的楣。然一经传播,遂不能改。
“写诗的人怎么可以不喝酒呢?”劝酒者振振有辞,殊不知这也是经不起抬杠的。远在战国时代,屈原不就是一个以“清醒”著称的诗人么!屈原流放江潭,面对渔父质问,曾自我标榜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北宋欧阳修虽自号“醉翁”,却又自己破解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其实醉翁之意也不全在山水之间,而尤在乎与民同乐。故曰:诗有别材,非关酒也;酒有别趣,非关愁也。
苏东坡颇善养生,嗜茶过于嗜酒,在苏诗中,咏茶的名句比咏酒的名句来得更多,如“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惠山烹小龙团》),“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汲江煎茶》)等,极是佳句。诗人俨然已是品茶的行家了。
“北京衙门多,上海洋行多,广州店铺多,成都茶馆多。”成都人好闲适,喜欢泡茶馆。沏茶时先注滚水少许发开茶叶,称第一 开,将水潷掉,另渗滚水为第二开,是时水色极佳,茶香溢出,始宜饮用。正是:“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已细谈心。”前些年,有一位过去的学生在成都神仙树南路紫荆名苑开茶楼,铺面既宽,口岸又好,茶座在二楼上,当街路面甚宽,便于停车。想起李白“九天开出一成都”之语,我就给他题了四个字:“九天一都”。以后,我邀友人喝茶,就去“九天一都”。
中国产茶之地不少,茶叶品牌极多。上初中时,我就听说过“龙井”,上地理课时,又听老师提到过“宁红”、“婺绿”,为红茶、绿茶中之名品。“宁红”与“婺绿”文字自成对仗,给人印象极深。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是四川峨眉高山的竹叶青,以细小嫩叶制成,泡开后状如竹叶,茶水也绿得可爱,与竹叶青媲美的茶叶是“雀舌”,这个茶名也起得形象贴切。“青山绿水”这个茶名也起得不错,谚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茶具的讲究,是茶文化一项重要内容。在茶壶中,以紫砂壶最为名贵,从宋代开始,就有专家收藏,追求出自名工巧匠的名壶,形成社会风气。《红楼梦》曾提到一个茶杯“绿玉斗”,可以与“紫砂壶”作成对子。书中说,妙玉给黛玉、宝钗两人古董的茶杯,而将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递与宝玉。宝玉不识好歹,说小话道:“常言世法平等,她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在同一回中,妙玉还大讲茶道,说什么“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说的黛玉、宝钗、宝玉都笑了。
“吃茶去”本禅宗公案,见《五灯会元》。专家说,茶道之要义在于平和乐观、通达洒脱、珍惜生命的生活态度的塑造。酒徒不然。《世说新语·任诞》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刘伶酗酒成瘾,说要当着鬼神发誓戒断,老婆备了酒肉,供于神前,请他发誓。刘伶却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誓毕,又喝了个酩酊大醉。实在是不可救药。
附《将进茶》:
世事总无常,吾人须识趣。空持烦与恼,不如吃茶去。世人对酒如对仇,莫能席间得自由。不信能诗不能酒,予怀耿耿骨在喉。我亦请君侧耳听,愿为诸公一放讴。诗有别材非关酒,酒有别趣非关愁。灵均独醒能行吟,醉翁意在与民游。茶亦醉人不乱性,体己同上九天楼。宁红婺绿紫砂壶,龙井雀舌绿玉斗。紫砂壶内天地宽,绿玉斗非君家有。佳境恰如初吻余,清香定在二开后。遥想坡仙漫思茶,渴来得句趣味佳。妙公垂手明似玉,宣得茶道人如花。如花之人真可喜,刘伶何不怜妻子。我生自是草木人,古称开门七件事。诸公休恃无尽藏,珍重青山共绿水。
新闻推荐
《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草案)》提请二审沱江水环境质量明显恶化等七种情况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或被约谈
沱江流域如果出现水环境质量明显恶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的水环境问题整改不力等七种情况,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将被省...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