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潜心研书法 收尽真山水 访万源书画家唐天晓

达州日报 2019-03-22 09:16 大字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唐天晓在作画

爱好,有人只为一时之好,有人却能孜孜不倦、一生追求。对于长在巴山腹地万源的书画家唐天晓来说,艺术就是他追求一生的事。

唐天晓,1969年10月出生于万源,书法家、诗人、中学高级教师,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任泽涛工作室画家。书画作品多次获全国、省等各级奖,散见于《青少年书法》《写字》等专业刊物,并被元稹纪念馆、南京市博物馆等馆藏。多年从事书学教育和艺术研究,著有书法作品及论文集《儿童书法的提出及思考》,诗集《从诗歌到文学殿堂》。

耳濡目染爱书法

唐天晓结缘书法至今近40载,从名师访书友笔耕不辍,“真草隶篆行”诸体兼工,尤擅行书。其画作工于山水,笔墨虚实相映,格调高雅,赋予山水以诗情画意般的审美意境。

谈及唐天晓的艺术启蒙,还得追溯至他的中学时期。1984年,唐天晓正读初二,班主任胡郁是四川草书大家,一天老师在教室里挂出了自己写的两幅字,一幅是“学习”,一幅是“奋斗”。“那都是繁体字,同学们都认得‘学习’二字,却把‘奋斗’认作‘粪门’。”

在师长飘洒俊逸的书法浸染之下,唐天晓开始自己练起字来。那个年代条件不好,没有字帖,在《书法字典》找到一页《张迁碑》都能让他欢欣不已,他在家里用报纸一遍遍地临写练习。“记得初三毕业写纪念册留言时,我还用木棍写了些所谓的书法,想想很好笑。现在回忆起来,没有找老师指导,走了不少弯路。”唐天晓有些遗憾。

从名师访书友

1990年,唐天晓考入达县教育学院,曾经的老师程志强被调到学院教授书法,唐天晓这才开启系统学习书法的道路。“但程老师只给中文系的同学上书法课,于是他的书法课上总会多一个数学系的我。”唐天晓回忆,学院还时常请达州的书法名家来指导,直到现在一直得到教益。

唐天晓真正步入书法殿堂是在1998年8月,那年他参加了四川省首届临帖班。在临帖班上,刘新德老师说:“学行书好,可偏向草书,就是行草;也可偏向楷书,就是行楷。”这使得唐天晓坚定了书法字体修习方向。

“行书二王一路,草书黄山谷,楷书北碑,但之前学过太多,没有自家面目。”这让唐天晓一度陷入桎梏,只能是边摸索边过河。一次,他在四川省书协举行的看稿会上,偶遇时任书协主席的何应辉提点道:“金农是扬州八怪之首,书法、绘画都很有建树,可学之。”

所谓“讨得千家米,煮成一锅粥”,唐天晓把金农行书的碑帖与自己的风格相结合,集前人所长,渐渐触类旁通,形成独特的风格。但他仍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其斋馆名叫“思变楼”,他一生求变,“求变,要从一种字体上去突破。”

一幅优秀作品的问世,需要天分和勤奋的协作。笔耕不辍的唐天晓每日保持着“五个一”的习惯,即写一百个字、画一小时画、看一万字书、走一万步路、写一百字文。

弘扬传统书法文化

中国书法艺术传承着华夏数千年的文化血脉,被誉为国粹艺术之魂。

唐天晓所担任教师的茶垭学校,把书法教育作为打造的校园文化重点,不仅成立了教师书法社团,每周两天固定一小时集中教师进行练习,开设书法兴趣班,还将书法课程编入课表。书法文化长廊、书法石刻,校园内悬挂优秀书法作品近50幅,处处彰显书法文化氛围。

既热心书法又为教师的唐天晓也奋战一线,是学校书法教育领头人,他主编的教材《儿童书法教程》深得学子喜爱。唐天晓说,“我们万源茶垭学校正在申报四川省文联书法传习学校,相信书法传承将会更好。”

收尽万源真山水

不光爱好书法,唐天晓还痴迷绘画。1987年,唐天晓在新华书店购了本荣宝斋画谱《王雪涛写意花鸟》,没有老师,甚至没有宣纸,靠把磅纸(厚白纸)刷湿来制造效果。高中毕业后,基本没画,直到2016年10月,重新学国画。

对于画作的内容创作,唐天晓说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的山水画,便是源自传统山水。“万源是大巴山腹地,这里的真山水也是我创作的源泉,所谓‘收尽奇峰打草稿’。”

古人讲“胸中丘壑”“身即山川而取之”,收尽“万源真山水”的唐天晓将巴山腹地的奇妙山川装进了胸中。他的国画山水作品《城外青山》将其特点一展无遗:画面上山峰高耸连绵,一栋栋白墙黄瓦的古建筑错落有致,依水而建,清澈的溪水迴曲流淌,岸边景色倒映在水中,一幅秋高气爽的美景呈现在观赏者面前。行家曾评价道:笔墨趣味浓郁,有一种特殊的形式美感,山水的优雅从容跃然纸上,作品呈现出朴素的人文情怀,恰如其分地将传统笔墨与现代技法融合为一体,通过对自然山水景观的细腻描绘,赋予自然山水以诗情画意般的审美意境。

□本报记者 戴静文 文/图

新闻推荐

“努力让群众满意!”

秦力在帮助同事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办证大厅内标有“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的字样,出入境管理支...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