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牵线搭桥 让公众“看懂”艺术

四川日报 2019-03-22 06:45 大字

□余如波

最近,艺术家叶永青被指涉嫌长期抄袭一位比利时画家的作品。其中的是非曲直,圈内外人士议论纷纷,四川美术学院也表示将展开调查。

叶永青是否构成抄袭,尚待确证。此次事件,却将一直以来远离公众视线的艺术圈意外拉到人们眼前,成为大家的谈资。确实,艺术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公众除了在美术馆、画廊等欣赏作品,通常很难有机会了解一件艺术品的诞生过程,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或者聆听作者本人阐释作品的“意义”。

奇怪的是,一些艺术家对此似乎不以为意,甚至认为艺术就应该“小众”。诚然,艺术创作、欣赏都有一定的门槛,然而以此为由将公众拒之门外,实在是有点懒惰和粗暴。总不能一边抱怨公众素养不足,一边排斥艺术“大众化”的尝试吧?坦率地讲,创造条件让公众亲近艺术,其实也有助于消除对该行业的某些误解。

最近,安徽卫视播出一档综艺节目,号称“中国第一档户外艺术体验真人秀”的《大地艺术家》,让我们看到一种艺术大众化的全新尝试。节目汇聚12位艺术家,历时6个月深入调研拍摄地自然人文,因地制宜创作“大地艺术”作品。《大地艺术家》的项目总创意、总监制是一家画廊的创始人,他表示推出这档节目的出发点,就是让圈子之外的受众更直接地了解当代艺术和艺术家。

观众从这档节目中,可以一窥艺术品诞生的历程,从而理解一件“看不懂”的作品背后的来龙去脉。青年艺术家马晟哲的作品《信号》,灵感来源于在村里偶遇的一个小伙子。他即将迎来自己的孩子,然后很快又要外出打工,马晟哲有感于此搭建了一座外形如同“手机信号”的装置,象征村民与外部世界的情感纽带。

可以说,《大地艺术家》这样的节目,弥补了艺术家与公众之间缺失的一环。过去,这一环通常由艺术机构的公教部门承担,大众传媒的介入丰富了传播载体,有望吸引更多的关注者。

此举效果如何,有待观察,但笔者认为更多接地气的尝试,应该是值得鼓励的。如今,就连故宫里的众多宝贝,也能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谜、重见天日,艺术也不应该被刻意盖上神秘的面纱。毕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艺术也能尽一份力。

新闻推荐

贵州省原副省长蒲波 受贿案一审开庭

据新华社电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1日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蒲波受贿一案。江苏省南京市...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