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的旋律缔造美声国度
◎任海波(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专家)
歌唱,是人的本能。音乐的世界虽然千姿百态,但歌唱从来都是最亲民的方式。经过媒体的传播,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美声唱法”,而这个概念也曾占据着音乐的中心,形成了一个至今仍然影响巨大的传统。十九世纪的前半期,被称为声乐的黄金时代,因为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在欧洲的舞台上占据着统治地位。意大利人酷爱歌唱而且禀赋深厚,这已经成了符号式的印象,意大利歌剧的特征正是围绕着声乐而建立的。造就这个黄金时代的众多大师名家中,一个无法绕过去的名字就是:罗西尼。
他是当时的音乐领域内
帝王般的存在
在人们的通常印象中,艺术家往往是投身艺术而昧于世事,但在这一点上,罗西尼可以称为人生赢家。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作曲生涯,不过他也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就是四十岁以前完成自己的创作,然后搁笔。让人惊奇的是,他竟然真的做到了。当他写完《威廉·退尔》时,年方三十七岁,真的就再也不写歌剧了。此后将近四十年的下半生,生活家罗西尼过得有滋有味,住在巴黎,指点后生。及至辞世,人们为他举行了国葬般的葬礼。确实,那个时代的音乐世界,他就是一个帝王般的存在。
在音乐史中,罗西尼和多尼采蒂、贝里尼合称为“三杰”。当然,从影响和重要性来说,罗西尼居首。但这样的合称比肯定他们的地位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实际上代表了一个群体和一种传统,这就是以美声为核心的意大利歌剧。在他们之前的意大利严肃歌剧和其他国家的歌剧,还没有把美声唱法强调得如此之重,而他们之后的瓦格纳和威尔第很大程度上也是反对这样的格局而形成创新的。他们的创作最为突出歌唱,可以看作音乐史上的一段插曲,但这段插曲毕竟统治了舞台几十年,也为后来者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十三天时间
创作出名震欧洲的名剧
这种歌剧实际上是一种流行艺术,是一种高度商业化的艺术形式,面对着大众强劲的需求。相应的,最为突出的是它的生产形式,形成了高度的程式化。因为以美声唱法为核心,观众的注意力主要被歌手吸引,剧情、结构乃至人物形象都退居次要,而作曲家也是为这样的效果服务的。在实际的演出中,常常是为推出一出新戏,剧院所有人都炮制急就章。罗西尼曾戏谑地描写这种情形,说直到演出前,抄写员还等着作曲家创作,剧院经理急得扯头发……“所有意大利剧团经理还不到三十岁就秃了顶”。
很显然,罗西尼们与欧洲的其他作曲家同行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门德尔松在意大利时,看到多尼采蒂不到十天就能拿出一部歌剧,觉得大为惊奇。当然,门德尔松知道他们是怎么干的,但是对这种方式非常不以为然。这种方式,就是一种程式化操作,作曲家可以把自己以前的作品“拿来”,重新做一次组装。作为业内的佼佼者,罗西尼当然也擅于此道,他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只花了十三天,其中从自己以前的作品中拿了不少东西。就这个速度,竟然还被多尼采蒂取笑,他说“我始终知道罗西尼是个懒人”。一切为了唱,后果往往也不是作曲家希望看到的,歌手随意改曲谱几乎是家常便饭,罗西尼虽然很随和,也时不时会忍不住发牢骚。如果我们了解罗西尼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也许会对他为何搁笔的原因理解大半,归根结底,罗西尼身上流淌的还是艺术家的血液。
他的第一部歌剧问世的时候,罗西尼年仅十八岁。此后不到二十年间,他创作了将近四十部歌剧。有一句话说,一个作家一生只创作一部作品。如果了解罗西尼的周遭环境,这句话也特别适用于他。尽管现在他的大部分作品已经不再出现在舞台上,但毕竟留下相当部分的作品成为经典,其中名气最大的大约就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这部剧在当时是名震欧洲的名剧,出自博马舍笔下,而博马舍则是启蒙时代的一个精彩人物。他子承父业,是一个手艺高超的钟表匠,也因此和皇室关系密切。同时,他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巴黎混世界的时候,他跟权贵们正面刚,手中的笔堪称所向披靡。他的传世之作就是“费加罗三部曲”,其实最有名的是前两部喜剧。其中第二部《费加罗的婚礼》由莫扎特写成歌剧,成为一座里程碑。第一部改编为歌剧,流传下来的经典就是罗西尼的。
这部剧的故事是讲阿尔马维华伯爵最初如何与后来的伯爵夫人结缘的。伯爵到塞维利亚,爱上了罗西娜,但罗西娜的监护人巴尔多洛却想自己娶罗西娜。经过理发师费加罗的巧计周旋,最终伯爵和罗西娜结合,巴尔多洛得到了财产,而费加罗也当上了伯爵的侍从。剧中的费加罗是机智干练的核心角色,虽然地位卑微却对各种局面从不显出束手无策。博马舍创造的这个人物形象,大约很大程度上也是自己的投射。这个角色后来成为欧洲最著名的名字之一,而最能代表费加罗的唱段,大概都会选罗西尼。
罗西尼接手这部剧的作曲时,虽然只是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却也是一个老资格的作曲家了。从我们了解的作曲过程,其实不妨把此剧看作他此前工作的一个总结,罗西尼的天才在这部剧里展现得宏伟而辉煌,成为喜歌剧的代表。这部剧首演时因为人为的破坏而失败,但并没有挡住它征服舞台的步伐。后来罗西尼见到贝多芬的时候,贝多芬也热情地勉励他再多写一些《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这样的作品。
但罗西尼不会满足于重复自己,虽然舞台上的成功已足够他享用,不过他更希望开拓自己的艺术疆域。喜歌剧之外,他也着力创作正歌剧,在写出《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同时,他也写出了《奥赛罗》。他很关注德奥作曲家的工作,希望广泛地吸收营养。不过,在这个领域,这个年轻人并不那么顺手。后来他精心写出《赛米拉米德》的时候,面对的却是意大利观众的冷遇。一气之下,他远走巴黎,再也不想为意大利观众写了。直到他的封笔之作《威廉·退尔》,罗西尼正歌剧的力量再也无人否认,也许这个时候,他觉得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吧。
美声的风采
要通过“罗西尼式”的音乐来还原
罗西尼的音乐一直广受欢迎,即使不是歌剧演出,他的歌剧序曲也是音乐会上的长青曲目。他个人的才华大概只能用天才来解释,各种优美的旋律汩汩而出、绵绵不绝,而同时他的音乐也非常具有个性,观众很容易听出“罗西尼式”的东西,诸如“罗西尼渐强”之类的短语几乎成为通用术语。同时,罗西尼作为一种传统的代表,也用来作一些专业命名,比如“罗西尼男高音”。
柏辽兹曾经抱怨过意大利歌剧只有感观缺乏精神,虽然他更多的是指那些泛泛之作,但通过感观走到极致又何尝缺乏精神呢?罗西尼是一个快乐的人物,就像一个拉伯雷在音乐中的后裔,极其丰沛的感性带给人们的不只是快乐,同样有着精神方面的营养,一种更接近狄奥尼索斯式的营养。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声,可能得回溯到罗西尼才能充分领略其丰富和光彩吧。
·延伸阅读·
伟大的歌剧作曲家罗西尼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生于意大利的佩萨罗,成长在一个音乐家庭里,父亲是一个小号手,母亲是一个歌手。他很早就受到音乐训练,六岁时就在他父亲的乐队中演奏三角。1810~1829年是他创作的旺盛期,其间他创作了一生所有的三十多部歌剧及其它作品。
他的歌剧谱曲旋律优美灵动,是当时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一生创作的严肃歌剧和喜歌剧超过35部,其中大部分采用美声唱法,精心设计多个声部,由当时的大歌唱家演唱。主要歌剧作品有《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软梯》《灰姑娘》《奥塞罗》等。其中,《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喜剧的代表作。根据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同名剧作写成的歌剧《威廉·退尔》也是浪漫派歌剧名作,此剧的序曲(共四乐章)是音乐会上经常被独立演出的器乐名曲。除此之外,他的很多歌剧的序曲,也都是受人欢迎的音乐会曲目。
新闻推荐
外商投资法一旦审议通过,意味着更多外资将涌入国门、更多领域将向外资敞开大门。该如何做好准备?代表委员捧出三大“锦囊”...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