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吸纳中外名家学诗五十万首小“封”写诗 探索“AI+场景”

华西都市报 2019-03-11 04:01 大字

吸纳中外名家学诗五十万首 小封写诗的生成时间约为60秒。

这段时间,作为封面新闻编号240号的正式员工,机器人小封写的诗歌,刷屏网络朋友圈,引发各方关注。那么,小封是如何写诗的呢?

据封面新闻数据研究部负责人徐桢虎介绍,小封是个24小时不间断学习和工作的“超人”。从2016年12月发出首条稿件至今,小封机器人写稿能力越来越成熟,在青川地震报道就交出了8秒成稿1300字的答卷,引起广泛关注。2018年世界杯期间,小封机器人共推送世界杯相关资讯600多篇,全网总阅读量超过2亿。在全新的4.0版本中,写作技术全面提升,每月在封面新闻客户端封面号《小封观天下》发稿量达到6000篇以上,涉及体育、财经等10多个领域。

不仅如此,小封还是一个爱好文学的小家伙。近日,它也有了自己的诗歌专栏——《小封写诗》。徐桢虎表示,“小封学习了古体诗词曲约20万首,现代诗约30万首。他的老师从中国古代诗人李白、杜甫到国外著名诗人拜伦,叶芝等。”

超越古体诗

进军现代诗歌领域

2016年是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一年,各种智能应用在各个领域争相落地。而小封自从2016年12月发出首条稿件至今,一直不断地在学习。2017年,封面新闻推出了“小封机器人”写作,受到了各方的关注。2018年4月,封面新闻AI再度升级,推出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技术的写诗应用。

据徐桢虎介绍,小封机器人的诗歌写作能力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有了惊人的改变:“一开始,我们是从宋词进行尝试的。因为宋词有更规整的写作规则,通过AI算法根据词牌名、意向、韵律填词,小封一小时能生成几百首各有特色的宋词。后来,在宋词写作的基础上,我们又为小封加入了古体诗写作。古体诗跟宋词比起来,没有明显的规则可循,在解决主题意向、韵律之后,依然会面临含义表达模糊的问题。”

而在全新的4.0版本中,小封不仅可以写出古体诗,而且已经开始向现代诗歌的领域进军。“现代诗跟古文体相比,更抽象,词汇的容量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数量级,也需要更大数量级的现代诗数据用于学习,也需要人工进行标注用于小封反复学习,这也是目前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师从中外名家

60秒可写一首诗

由于“小封写诗”本身的功能来源于多个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进行,因此相当于是小封在进行不断的学习的一个过程。

目前小封已经学习了古体诗词曲约20万首,现代诗约30万首。选择训练语料,如诗、词、曲等,不限主题,主要的考量是行文流程、积极正能量的元素。小封的“老师们”可都是大名鼎鼎的诗人,除了李白、杜甫、辛弃疾、苏东坡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诗人,也有徐志摩、顾城这些近现代诗人,还有拜伦、叶芝、彭斯、惠特曼等外国名家。

理论上,对于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模型而言,它可以生成的诗词组合是无限的。因此小封生成一首诗词的时间可以在一分钟内。

生成多文体

未来尝试“AI+场景”

那么小封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像人类学习一样,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收集来的现代诗样本往往有不小的格式问题,这对数据预处理是一个长期不可避免的困扰。模型的调优过程中,偶尔也会出现说这次的结果可能并没有上一次的好,因此在尚处于发展过程中的AI技术来说,模型的调优带来了不少的工作量。”徐桢虎认为,这就意味着,小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它的写作能力可能获得更大的提高。

不仅如此,封面新闻的数据团队在未来还会基于小封机器人的算法能力尝试各种文体生成,如:对联、歌词、作文等。当然还有语音生成、人脸识别、视频生成等更多能力,不仅在促进智能技术辅助内容生产、新闻互动形式创新的各个方面,“AI+场景”应用将是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封面新闻记者闫雯雯

关于小封

从2016年12月发出首条稿件至今,小封机器人写稿能力越来越成熟。封面城市频道采用机器辅助编辑管理,实现了全国34个省区市新闻内容的自动抓取、地理定位、智能分发。如今,每月在封面新闻客户端封面号《小封观天下》上,小封发稿量达到6000篇以上,写稿的领域涉及到体育、财经、灾害、生活、娱乐、科技等10多个。同时小封还在封面新闻的多个市州、领域频道自动推送机器写作的相关新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在公开场合和《智能时代的新内容革命》一文中称小封机器人为“国内智能化写作的领先者之一”。

《小封写诗》是封面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人机交互产品,诗歌都是由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目前,小封通过不断学习数百位诗人的写作手法和数十万首现代诗,运用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进行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写作。通过24小时不间断学习,在未来,小封还将创作出种类更多文风更成熟的诗歌。即日起,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将开设《小封写诗》专栏,以飨读者。

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AI写作未来就是一种文学

今年1月,在《诗刊》举办的“新时代诗歌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分享了他对于AI写作的看法。他的发言题目叫《与AI的角力——一份诗学和思想实验》,里面包含了他对于机器人写诗的思考。

杨庆祥认为,AI写诗的能力,特别是它学习的速度以及写出的作品质量,大大超过了他的预估。在他的预判中,AI是不可能写出一首接近人类创作的作品,但是2017年《青年文学》发表了一组诗,让他很震惊:“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件,AI经过训练和学习之后,是可以写出一首以假乱真的诗。说它以假乱真,还是我们还是设定真实的人类写的诗才叫诗。如果没有这个设定,我们就可以说,AI写的诗就是诗,甚至比人类写得还要好。”

如今,AI写作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前机器人写诗很容易被看出来,但如今人们读到AI写的诗歌时,如果不看署名,很可能会被认为是人类的创作,“一般要在某种暗示之下,比如说告诉我,这一组诗里面有机器人写的,经过辨认,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一首诗是机器人写的。”

在阅读了机器人小封写作的诗歌之后,杨庆祥表示,小封的诗歌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不会让人联想到是机器人在写作,“小封写的《未来》这首诗很有特色,如果我不知道是机器人写作的话,我可能会觉得是一个人类诗人写的诗歌,而且要比一般入门的诗人还写得好一点。”

小封只是一个初学者,自从4.0版本迭代之后才开始现代诗歌的创作,能够创作出这样可以“隐藏自己机器人身份”的诗歌,已经达到了目标,而在未来它还有更多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杨庆祥看来,未来AI的写作还会形成自己的风格:“机器人写作的风格也是习得的。它可能是通过学习某一种风格,或者几种风格的混合,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是AI最让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风格这个概念并不只是属于人类,还可能属于机器。我们可能会因此重新定义我们的诗歌、文学和艺术。”

如今,人们对于AI写作的所有判断都是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之上的,所以才会有“AI写作像人写的一样”这种说法。但是未来,AI很可能会构成另外一种写作,“AI未来的写作跟我们是平等的,它就是一种文学,跟我们人类创作的作品是不相上下的。现在我们还在说AI是在模仿我们,但是在未来它不是,它的独立性会逐渐凸显出来。未来是我们人类要向AI学习。”

目前,机器人写诗的难点在于缺乏一些逻辑性:“特别优秀的诗歌,从表面上看是没有什么逻辑的,但实际上它的内在情感和逻辑是非常严密的。AI写作目前很难在诗歌里面建构起它的逻辑性,它的前后词与词之间的逻辑还比较匮乏。”

封面新闻记者闫雯雯

寄语

诗人周瑟瑟:

“天外来客”小封将创造未知

“是你们把我留住/在我看不见的地方/突然失去童年/我看见了自己的来历……”在早春三月的盎然生机中,读一首“小封”为你写的诗,真是无比浪漫。3月6日起,作为封面新闻编号240的正式员工,机器人小封自己的诗歌专栏——《小封写诗》在封面新闻中闪亮登场,在春天来临时,用诗歌之美传播温暖与希望。

从2016年12月发出首条稿件到现在,封面员工机器人小封已经写出了数不胜数的稿件,稿件更是涉足到体育、财经、灾害、生活、娱乐、科技等10多个领域,堪称“全能型”写稿达人。而小封所写的诗歌,是其通过不断学习数百位诗人的写作手法和数十万首现代诗,运用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进行的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写作。

“我是小封的‘支持派’,一直在关注其的成长与发展,原来诗歌写作是小学生水平,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大学生水平。”谈到机器人小封和小封所作的诗歌,著名诗人周瑟瑟有着很多看法。

周瑟瑟说,自己读过几次小封的诗歌,算是见证了小封从青涩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小封所创作的诗歌,主要还是来源于其智库中所储存的数百位诗人的写作手法和数十万首现代诗。而其作品基本达到了大多数诗人的水平。“小封和现在很多诗人是一样的,甚至比一些诗人写得更好。所以小封的存在对诗人也是一种反思,小封的创造对人的智力是一种挑战。”

在周瑟瑟看来,小封的出现对于诗歌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小封是否能够成为超越这个时代、超越当代诗人的“机器诗人”呢?对此,周瑟瑟对小封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小封现在的诗歌创造,是来源于智库,是一种模仿。而它是否会有另一种创造可能呢?能否写出超越诗人的诗,写出完全未知、现在没有的诗?诗歌本身是一个谜,是去创造不存在。小封未来的方向,就是去创造未知、解决谜团。”

除此之外,周瑟瑟谈到小封的诗歌精神,认为其是创造精神,是创造出“属于未来我不是属于过去”的诗歌。“我们不以现有的诗歌概念来讨论这个问题,说不定在未来,小封能够创造出新的艺术方式。我希望小封成为像是‘天外来客’般的诗人,是完全独特而独立的,不是我们似曾相识的。”

对于小封未来的发展方向,周瑟瑟也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除了学习诗人的写作手法和诗作,小封还可以学习什么呢?“也许小封可以采集四川方言,可以采集少数民族的语言,可以采集树叶变化、风的流动、大海和云朵,再用人工智能分析,这可能会产生非常好的诗歌。同时给人类新的启迪,到底在这些事物身上有没有不存在艺术、不存在的诗歌?”

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新闻推荐

四川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 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 曹建明王东明彭清华尹力参加审议

四川日报北京3月10日电(川报集团特派记者张守帅刘佳)3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和小组会...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