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母亲是随军家属

合肥晚报 2019-03-10 10:18 大字

母亲随军时,我才四五岁。那天,刚到家属区,邻居家的哥哥姐姐就在路边等我们了。我一张口,他们就大笑,说是又听不懂——随军前,我每年和母亲到部队至少探亲一次,早和院子里的孩子们熟识,来来往往中,我的口音也一直在方言与普通话间转换。

母亲到部队就上班了,我是先上幼儿园,后上小学,一家人相聚其乐融融。整个驻地很大,有营房、医院和操场。但家属区的生活氛围最浓,随军家属们来自天南地北,从语言到习俗都大不相同。孩子们打打闹闹中,冷不丁就有一位母亲南腔北调的大嗓门“炸”出来。刚开始,我母亲还惊讶、发笑,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她自己说不上是蛮还是侉的蹩脚普通话,估计也有人捂嘴偷笑呢。倒是孩子们学舌快,也就几天的功夫,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

现在做饭,想学什么,打开手机,一应俱全。但在母亲那个年代,所学的东西或现场示范,或口口相传。我们老家是水乡,随军前,饭头上的荤菜基本是鱼虾类,肉类本就稀罕,节省的母亲做得更少。到了部队,物质生活提升了许多,母亲将部队的配给全部学来做各式菜肴,嘴里也常蹦出诸如“红烧”、“卤煮”类的新鲜词汇。后来,她常常跟我们说,我一个扛锄把的农村妇女,能轻松烧好一桌菜,多亏在部队那些年,那时,家属们最爱交流的就是各地吃的东西,离开部队时,哪个家属不成融贯南北的美食家啊。

家属区里全是平房,吃饭的时候最有趣,甚至飘出的香味也能猜个地域性,比如说呛人的辣味传来,就知是四川那家人在炝锅了;有面香味飘来,肯定是山东阿姨在蒸大包子。随军家属们多来自农村,斜靠门框端碗吃饭的习惯总还是有的,大家有一言没一语地搭个腔,有一眼没一眼地瞟下对方碗中菜,一旦发现有眼生的,绝对会问个究竟,甚至亲自去对方饭桌上讨来尝尝,“啧啧”称赞的结果是回家好一番的效仿。有虔诚者,再回送对方品尝,以求口味一脉。

母亲最拿手的“糖醋蒜头”、“卤鸡蛋”就是在部队跟家属们学的,有了兴趣就不怕懈怠,母亲做的许多私房菜让我们家中几代人口舌贪欢,亲友们也是频频点赞。

父亲转业时,母亲还从家属区的菜园子里带回好些家乡没有的菜种,比如烧鱼时放的茴香,平时清炒的木耳菜远远早于当地市场上的投放,它们随着母亲从部队到地方,延续着独属于我们家的口味。

要说随军几年的收获,对母亲而言,最大的是她思想上的转变。母亲略识文字,在乡下还算个文化人,但她连生三个女儿,这在婆家很不受待见。部队里的女军人是一抹亮丽的橄榄绿,部队里的学练比拼氛围,尤其是女军人身上的学识气质让母亲很是羡慕。家属院里有位女军官,因为和母亲姓氏相同,虽然和我们不是老乡,但视我母亲为姐姐,经常来和母亲说些体己的话,她的谈吐与修养,让母亲向往不已。在那位年轻的女军官身上,母亲也看到了男女平等、自尊自重的价值,这让母亲对我们姐妹三人的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想像。她不止一次对父亲说,不管再苦再累,也要让几个丫头读书。事实上,母亲也是承秉这个思想一直到我们走上社会。

父亲转业以后,经济并不富裕的我家,天天门庭若市,有要找工作的,有要借钱的,还有要买各种紧缺电器的,父母总会尽量满足。但母亲并没有放松对我们学业上的要求,她总是能给我们营造一个安静的天地。平时,她是我们生活上的“保姆”,学习时的“闹钟”,我们温习功课的身影,是她最大的安慰。许多年过去了,我们姐妹三个也没有什么造就,但我们从没有偏离过母亲引领的人生之路——大妹一路奋斗成主治医师,小妹研究生即将毕业,而作为长姐的我,虽然只有专科学历,但一直坚持用文字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军营的风纪风貎打开了母亲的眼界,随军家属们又让她在异乡备感温暖,这一切,都是母亲珍贵的人生经历。而当母亲将之转换成厚重的岁月时,她对子孙后代们的影响已长远而深刻了。

□周芳

新闻推荐

全国人大代表、歼20总设计师杨伟:创新不是说出来的 核心技术必须自主

全国人大代表、歼20总设计师杨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歼20飞机总设计师杨伟。中考只差一分就满分、15岁就...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