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念“调”出调味业“黑马”
它是国内首款主打“零添加”酱油,它是全省调味品行业“第一股”。,一转念“调”出调味业“黑马”。
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禾味业”),被誉为全国酱油行业的一匹“黑马”。近两年,企业年销售额近10亿元,其中酱油品类销售额突破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左右,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本报记者朱雪黎
【探访】
从名不见经传,到成长为国产高端酱油“代名词”,这瓶“四川造”酱油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城南岷家渡的千禾味业,迎面看到的是一栋矮旧小楼,与一旁气派的大门和耸立的新楼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
“这是厂里最破的楼——我们的办公楼,旁边的新楼是研发大楼。”站在楼前,千禾味业董事会秘书吕科霖向记者解释旧楼迟迟不换新颜的原因:“节省行政开支,加大研发投入,我们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不走寻常路,一如千禾酱油的成长故事。作为一家最早主打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千禾味业做酱油的想法始于2000年前后。
彼时,跟随国内同行“走低价路线”,千禾味业销售遭遇滑铁卢。“酱油属于日常快消品里的‘慢消品’,消费习惯一旦养成,在差异化不明显的情况下,顾客很难主动替换品牌。”几年的弯路,让当时的千禾酱油产品市场一直局限于省内。
变化发生在2008年前后,消费升级信号的出现,让千禾味业董事长伍超群萌生新想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我们能否做‘零添加’的酱油?”
所谓“零添加”酱油,就是除了黄豆、小麦、食用盐和水之外,什么也不加。技术上听起来并不难,但要做到“零添加”又美味,却并不容易。其中,控盐技术就是一道典型难题。“‘零添加’需要以盐防腐。但盐一重,就会影响口感。既要咸度适中,又要防止微生物引起变质,就必须要有‘秘密武器’。”
这些“秘密武器”,就藏在需要刷指纹才能进出的崭新研发大楼里。
日本酱油工艺进入千禾味业的视线。“日本酱油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走‘零添加’之路,目前已全面实现‘零添加’,并开始向风味化发展。”吕科霖表示,每年千禾味业的研发人员都会去日本学习,日本专家也会定期来厂指导。此外,千禾味业还和四川大学等国内多所科研院所保持长期合作。
“零添加”的差异化定位和创新研发,让千禾味业在国内酱油市场闯出一片蓝海。几年前,千禾味业超过六成产值是低端产品贡献,如今以“零添加”酱油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实现了反超,产值占比近七成。“总盘子也在快速扩容。”数据显示,2017年,千禾味业销售额近10亿元,其中酱油品类销售额超5亿元,而2012年这一数据不到1.2亿元。
为加速扩大产能,去年千禾味业还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用于总投资5.8亿元的年产25万吨酿造酱油、食醋生产线扩建项目。一期工程是扩建完成10万吨/年酿造酱油生产线。目前,投资1亿元引进的两条智能灌装线正进行紧张调试,计划5月投产。此外,可实现无人操作的智能仓库等也即将投产。
新闻推荐
本报讯(川报全媒体集群记者张通刘腊英)四川一年来的重点工作有哪些?媒体关注度怎样?事件影响力如何?川报全媒体集群MORE大数据...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