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旅融合 让巴山蜀水留住八方客
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旅游历史性地迈入“万亿级”产业集群——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0112.75亿元,同比增长13.3%。
“大势所趋,正当其时,大有可为!”在今年1月召开的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联组讨论会上,省委书记彭清华这样概括四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围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旅强省,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们深入思考、积极建言。
重视基础性研究 推动文旅融合
入夜时分,成都锦江流光溢彩,游客乘船顺江而下,听古乐,欣赏沿岸光影秀,体验“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这是成都市倾力打造的“夜游锦江”项目,今年春节期间首次开放了其中一部分。“夜游锦江”将旅游、文化、生态、体育新业态等集于一体,正是四川省在文旅融合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
近年来,四川各大景区力求深挖文化内涵,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一大批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成为四川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地方盲目上马旅游项目,缺乏规划、粗制滥造,造成资金和资源的双重浪费。
“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大众客观上需要文化生活、精神生活来充实内在。加快推动四川由文化旅游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跨越,既有必要性又有紧迫性。”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民盟四川省委主委赵振铣表示,文旅融合发展是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到新时代的新要求。他建议,在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法:一是要重视基础性工作,加大对研究、发掘工作的投入力度;二是要做好规划,不能盲目一哄而上;三是要建立文旅项目发展的标准。
“如果一味地强调用市场化的方法来搞,在没有充分弄清文旅资源内涵、渊源、特色的情况下,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造成对资源的永久性破坏。”赵振铣建议政府部门针对文旅资源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建档,明确哪些能开发,哪些尚不适合开发,并在开发过程中给予政策上的指导,避免一窝蜂地引进市场主体,对文旅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讲好巴蜀故事
连日来,四川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动作频频:2月26日,文化和旅游厅举行新闻通气会,重点通报“一个申报、三个评选” (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申办、文化旅游产业优秀龙头企业评选、文旅特色小镇评选、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相关工作情况;3月2日,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2019年天府旅游名县申报名单,91个县(市、区)被纳入申报范围……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天府旅游名县、文旅特色小镇,如何才能做出特色?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省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何天谷建议,深入挖掘、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讲好旅游景观蕴藏的巴蜀文化故事,让游客有历史文化知识获得感;同时充分展示有四川地域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着力提升品质,让游客在吃、住、玩和购物中有独特体验。
“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可以提升四川文化旅游品质、品味,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形成新的产业体系。”何天谷还建议推出一批文艺精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宣传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时,一支歌、一台剧、一篇美文,有时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如此前影响很大的张艺谋“印象”系列大型实景剧、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还有30年前风靡一时的那首《太阳岛上》,都为当地旅游带来不可估量的宣传效应。我们四川也有《康定情歌》《神奇的九寨》等脍炙人口、传播久远的歌曲,希望能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的过程中,涌现出更多的文艺精品力作。”
讲好巴蜀故事,就离不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名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已将“评选100位四川历史文化名人”工作列入五年行动计划,并将于今年围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开展重点调研,围绕“四川工业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文旅结合标杆项目的宣传推广”进行重点视察。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怀英)3月5日,记者从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高速公路二支队二大队获悉,该队七盘关警务民警在值班过程中接到七盘关...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