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色调李娟 读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
作者:李娟 著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文/潘孟
在厦门一间书架直抵屋顶的书店里,发现了这本书。走进李娟的散文世界,宽阔惊奇。读者鲜有体验的边疆生活,加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特别体会,题材新颖、视角独特,并通过坦率清澈的情感表达、流畅明快的语言风格,引人入胜。
作者以阿勒泰地区五地生活为纲领,记录了和家人一起漂泊但乐观生存的亲情之暖、和当地群众共同生存相处的人情之暖、与大自然共处的敬畏与生命感知,进而也有十分精辟的生命观自然穿插其间。语言坦率之外也有幽默,让人不自觉超越文本被作者体现出的明朗性格吸引。
对人世的爱与温暖
“我”随母亲、外婆等亲人辗转牧场做生意,开着“半流动的杂货铺与裁缝店”,每到牧区转场,换地方租房、改造或者搭帐篷做生意,其中艰辛可想。然而,“我”在描述这些艰苦营生的点滴之间,传达出来的是一家人奋力生活中的脉脉温情。一家人会在暗夜里点着蜡烛站在柜台边吃饭,吃的也不过是自己做的面条加点儿烩菜,一边吃一边说说话,说到蜡烛越烧越短,因为太冷太黑不愿去洗碗;驻扎在沙依横布拉克,妈妈和“我”会轮流带着快九十岁的外婆出去玩,即使带着她走不了多远,玩的内容也无非看看那些“极高极远”的山;“老顽童”外婆用老家四川方言感慨“老子……”的时候,有一种可爱的江湖豪气。一家人用乐观、勤劳在极端的自然环境与陌生的人文环境中生活,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琐碎中满是人间温情,又感到充满力量。
在阿勒泰地区做生意,基本都是和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群众打交道,大家语言交流并不通畅,外形样貌也不同,但都平等和谐地生活在那里,感受一样的天空土地、应对同样的生存问题。有干家务力大无穷、跳起舞来身轻如燕的叶尔宝拉提妈妈;年轻热烈的喀吾图姑娘,“她们粗粝的浓妆后仍是一幅安于此种生活的神情,放肆的话语里也字字句句全是简单的快乐”;还有也许只是因为寂寞一直坐在门口看我拉面的男人……作者对当地少数民族的鲜活刻画,因为融入其中,没有猎奇、没有差别视角,只有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个体,大家同样渴望友谊,同样在青春岁月里渴望爱情,一样在人与人之间的微妙互动里揣测试探,笨拙地想要伸手拥抱、却最终手足无措,就像自己和哈甫娜的友谊。抛却民族与文化差异,交流的本质最终都只会指向个体本身。作者描绘出的边疆人情之暖,说实话颠覆了作为读者的我对新疆的既有印象,那些道听途说的、片段式的片面印象。
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深刻感知
极端、壮阔的边疆自然环境风貌,自然的力量干预远远超过人类,也因此更加能感知人类的渺小、所知甚少,而能保持谦卑与对自然的敬畏。
比如“我”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光,夏天的太阳明亮热烈,普通的太阳把人晒黑,这里的太阳“像是在把人往白里照,越照越透明似的,直到你被照得消失了为止”,在某些静谧人烟空无的时空里,人被无限弱化甚至彻底消失,每一朵微小的花也显现出它的惊奇之处,“它们更像是一串串带着明显情绪色彩的叹号、问号和省略号,标在浑然圆满的自然界的暗处”,让“我”不禁感慨“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思和力量,让这个世界既能产生磅礴的群山、海洋和森林,也能细致地开出这样一朵朵小花儿”。
住在巴拉尔茨的时候,住地对面是悬崖,下临巨大的空谷,“我”想画画门口的风景,它看上去那么单调,在静默中屹立了不知多少年,却发现它比千变万化的事物更难把握。“我”的画笔最终无从下手,像是“到了最后时刻依然对世界一无所知的人”。自然用许多类似的体验让“我”一次次感到,“我所知的那些也就只能让我在人的世界里平安生活而已”,大自然有我们远远未知的深奥智慧,人所知甚少,唯有保持谦卑。
这种自然环境的启示进一步又发展到对生存其间的生命的反思。冬天打狗食肉是住在桥头的时候,那里的男人热衷的在“我”看来可恶的事情,但是“我”并无力阻止,当“我”知道那只尾随着被抓母狗的公狗最终被捕获杀掉的时候,内心一定是无比煎熬,并引发了自己对生命的反思:“我从来不曾做过什么,真是又安慰又罪过。只好想到:那是死在愤怒中的事物,是有强烈的灵魂的。这灵魂附在植物上,植物便盛放花朵;附在河流中,河便改道,拐出美丽的河弯……自然总是公平的,总会平息一切突兀的情感。至于那些生来就对周遭外物进行着损害的,快乐而虚妄的灵魂,因为始终不能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何不妥,也会坦然轻松地过完一生,又因为毫无遗憾而永远消失。”这一段对作者来说,可以说是附着了全书最强烈的情感,摆明了自己的生命观。此外,还有雪兔在冬天挖暗道的故事,体现出的生之强大意念,同样令人震撼。
语言之美
语言风格是作者最直观的魅力,全书读来流畅轻快,甚至有些地方令人想到汪曾祺。除了文辞之美,也许更吸引读者的是那种毫无修饰感的坦率,节奏上像一个噼里啪啦说个不停的小姑娘在对着你坦诚地诉说。许多浑然而来的妙语,也令人忍俊不禁。
她写金鱼,“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妙曼地晃动闪烁”;她写树,“远处空荡荡的原野里有一棵树正在回头张望”;她写胖胖的温孜拉妈妈,“胸脯像兜着一窝小兽”;她说孩子们听到行长来了,“这颗栖满了孩子的树在下一秒内,像掉果子一样,扑扑通通,转眼就掉得一个也没了”……
这本书的作者李娟让人感到是暖色的,她呈现出来的世界即使在冰天雪地里也是温暖的。但就像作者在序言里说的,“因为动荡才贪恋宁静与一成不变;因为历经暴力,才更愿描述平安与温柔;因为悲伤才敏感于喜悦”。也许是因为明白了人世的悲凉底色,才更加对在自然与宇宙深不可测的时空舞台里谨小慎微生存着的生命,环抱着无比温情的暖意吧。
新闻推荐
军营中,他穿着一身军装,带着青春的梦想,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退役后,他积极投身自主创业的大潮,以军人的作风、胆识,书写崭新的人...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