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高缨因病逝世,享年89岁,其代表作 《达吉和她的父亲》轰动全国 浓墨重彩书写彝汉民族的友谊
高缨 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剧照 电影海报
【生平简介】
高缨,当代作家,诗人。原名高洪仪。1929年生于河南省焦作市一个铁路职员的家庭。原籍天津。抗战中随全家流亡。在成都读完小学,考入国立第六中学,因无法忍受封建专制教育,独自流浪到重庆。1944年夏,陶行知把他收入自己创办的育才学校。1946年,他在《火之源》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张娘》。1947年在重庆当小学教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重庆解放后,先后在市文化接管委员会、市团委、市委宣传部工作。1956年到作家协会重庆分会从事专业创作。
1960年开始,先后在四川省文联、四川广播电台工作。期间,到西昌深入生活,兼任西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曾任《星星》诗刊副主编,文学创作一级专业作家,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副主任,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
他“一生酷爱诗,尊崇诗”,前期以写诗为主,1958年后开始小说的创作,小说以《达吉和她的父亲》影响较大,该小说在上世纪50年代发表于《红岩》杂志,曾引起文化界的讨论,并于1960年拍成电影,在国内引起巨大轰动。后来,他又出版了《西昌月》《云崖初暖》等书20余部,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日等文字在国外发行,曾被英国剑桥大学列入《世界名人录》。
主要作品有:叙事诗《丁佑君之歌》、《狮子滩人》、《大凉山之歌》,叙事长诗《丁佑君》、《三峡灯火》;小说及电影剧本《达吉和她的父亲》;短篇小说集《山高水远》;散文集《西昌月》;长篇小说《云崖初暖》。
四川老作家高缨“远行”了。2月22日上午,四川作家蒋蓝向记者透露,当天早上7:30,作家高缨在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9岁。随后,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杂志执行主编、作家罗伟章向记者证实了该消息,“高缨先生是我们《四川文学》的老编辑。去年我还与杂志社同事去医院看望他,当时他得了肺炎,但精神总体还很不错。”
高缨,原名高洪仪。1929年生于河南省焦作市一个铁路职员家庭。1945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46年在《火之源》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张娘》。1947年在重庆当小学教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到作家协会重庆分会从事专业创作。1960年开始,先后在四川省文联、四川广播电台工作。1960年曾任四川《星星》诗刊副主编。
高缨前期以写诗为主,1958年后从事短篇小说创作。长诗《丁佑君之歌》发表于1951年,是其诗歌代表作,曾获重庆创作评奖一等奖。他著有长篇小说《云崖初暖》《奴隶峡谷》、诗集《大凉山之歌》《凝聚的雪花》、叙事长诗《丁佑君》《三峡灯火》、小说和电影剧本《达吉和她的父亲》、散文集《西昌月》《竹楼的恩情》《心灵的母亲》《向往那片神奇》《爱在无声中》等。其中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以浓墨重彩书写了彝汉民族的友谊,影响较大,是高缨的成名作、代表作,于1960年被改编拍成电影。
高缨是四川文学界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对他的去世,蒋蓝心情沉重:“高缨先生的溘然长逝是四川文学界的重大损失。祝他一路走好,佑护四川文学!”蒋蓝说,“我从事人物采访十几年,但著名作家高缨先生我没能采访到,是非常大的遗憾。”
蒋蓝在少年时代就看过根据高缨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拍摄的电影,“不但让我对神秘的大凉山产生了神往,也对这位作家顿生敬意。他写乡土,生活气息浓厚,人物之间对话真切、俏皮,反映出他对乡村生活的熟稔。”
22日下午,四川省作协发布讣告:“遵照高缨先生遗愿,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高缨同志遗体定于2019年2月24日在成都东郊殡仪馆火化。”四川日报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稿件来源:吴平本报讯(刘桂英记者吴平)记者2月25日从省林草局获悉,《四川荷花海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8—2027)》日前获国家...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