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元宵节遇上蛴蟆节

南充晚报 2019-02-19 04:37 大字

□ 黎大杰(嘉陵)

众所周知, 告别春节的重要方式是正月十五闹元宵。过节,就是一个闹字。元宵节是传统节日,闹是必然,蛴蟆节是民俗节日,闹就有局限。都说民俗的是传统的,但传统的却不一定是民俗的。比如元宵节几乎人人过,而蛴蟆节却远不如元宵节知名度大,是一个地域性极强的小众节日。这两个节本是八竿子打不着、风马牛不相及的,但两节相遇,当地人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在川东北的嘉陵江支流西溪河流域沿岸的个别乡镇, 农村人是不过元宵节的, 他们喜闻乐见的是民俗蛴蟆节,当然,过蛴蟆节的还有大量从本地走出去而又从城里回归的土著民。

蛴蟆节在当地民间流传有三百多年历史, 已成为本地一个响当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到农历正月十四,不管城里人还是乡下人, 都争着去乡下过节,白天观看民俗表演,傍晚时分送蛴蟆,入夜举行火把大游行,通红蛴蟆灯蜿蜒于乡间小路上, 把一个空寂了一年的乡村映得透亮。 蛴蟆节高峰时段, 一个小镇居然会聚集四五万人集体过节,场面非常壮观。蛴蟆节一过,就意味着春节过完了,日子步入正轨,在当地人的传统节日里, 根本没元宵节一说, 这也是蛴蟆节这个民俗节日在当地的奇特之所在。

蛴蟆一词,普通话念qima,四川方言称之为qiemer, 带有明显的儿化音。 在当地,蛴蟆是指癞蛤蟆与青蛙的总称。青蛙本是益虫,但在三百多年前,人们却把流行性感冒易发的原因归咎于这一时段出没的青蛙,把它列入瘟疫之源。

当地民间有个传说, 明末著名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兵败溃退于西溪河一带,起义军中很多将士患上瘟疫,令张献忠十分焦急。 某晚, 当地土地神托梦给他,说山下西溪河边聚集大量蛴蟆,正是这些脏物带来的瘟疫, 要想办法将蛴蟆驱走,瘟疫才会自然散去。第二天正好是正月十四,张献忠于是叫将士们用柏树皮包上腊肉梗做成蛴蟆灯,晚上敲锣打鼓把灯笼放到河边,河边的蛴蟆不见了,纷纷顺西溪河下游跑了,西溪河沿岸老百姓听说蛴蟆带着瘟疫沿河而来,于是仿效张献忠,用竹竿做蛴蟆灯,送蛴蟆瘟,这个习俗就此流传开来,后来逐渐取代了元宵节。

人们喜欢过节, 不外乎图个团圆、热闹和平安。元宵节大家一起猜灯谜,包汤圆,祝愿来年的日子如汤圆一样一滚就顺利过去了。蛴蟆节也一样,是人们祈福的一种方式,希望家人少些病痛,身体康健。

蛴蟆节作为民俗节日, 在民间流传这么多年,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其实到了今天,蛴蟆节送瘟神的意思早已淡化,更多人希望通过这种热闹的方式祈祷亲人平安、健康,或是期望来年风调雨顺。从这种意义上说, 过蛴蟆节与过元宵节也算异曲同工。

新闻推荐

教育部:不得通过微信和QQ布置作业

“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一则教育部针对政协委员提案的回复,让“禁止电子作业”成为关注焦点。近...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