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炊烟 我的川菜岁月 张中尤 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连载62
我们做菜时,一定要把感情带进去,唤醒菜肴的生命,而不是漠然地为做菜而做菜。这是厨师与匠人的根本区别。
赋予菜品生命力,首先要求厨师要有基本功,还要有综合素质,特别是要有文化的支撑。做菜要求神似,而不是形似。平时做菜首先要考虑它的食用性,做展台时则应该尽可能表现其美感。中国有句老话叫“色恶而不食”,颜色不好的食物,不会带来美感,也不会引起食欲。很多菜我们都希望把颜色调得红亮一些,因为红亮不容易变色。有些菜需要炒糖汁,炒老了,苦;炒嫩了,颜色又上不来。关键是掌握火候,把握好度。有人做烧椒鱼,全是青椒,看上去黑魆魆一片,为啥不能用点红椒呢?川菜有个传统菜叫“烧拌甜椒”,烧了后把表皮撕了,拿刀宰碎成绿豆大小,然后拿青红椒搭配到来用。再一个,在鱼身上可以用各种图形,斜条形、十条形等各种图案都好看。这个是完全做得到的,没破坏鱼本身的风格,也没失去烧椒的风味,只是把青椒和红椒两种颜色搭配起来,使色面更好看。
我的师父们说“工多艺熟,业精于勤”,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种理念与追求,否则就会觉得“可以了”“差不多了”,那是固步自封。工匠精神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见品德,它是从业者的职业操守。比如,“绣球瑶柱”这道菜,传统做法与改良后的做法就有区别。传统做法是把鸡糁打好以后,再把红萝卜丝、冬笋丝、荷兰豆丝等各种丝子汇到一起,在上面裹一转,这种丸子要求硬一点,否则要塌。我们作了改进,先把鸡糁挤成鸡丸,下锅煮到七八分熟,捞起来后把水搌干,先蘸点鸡糁,再来裹丝子就容易定型了,上笼蒸一分钟,裹上去的丝子不变色。按原来的做法,裹上去的丝子因为经过了长时间的高温处理,五六分钟就要变色。新的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定型好看,二是第二次加热的时间短,能够保持各种丝子的色泽、鲜度与亮度。这种改,就是越改越好,是基于对烹饪,也包括对食材的把握。
有些人认为只有高端的定位才需要工匠精神,这是错误的理解。高端的定位,标准要严格些,特别是一些贵重食材,由于成本高,加工工序比较复杂,烹饪的时间要长一些,如红烧鸭卷、坛子肉、蝴蝶竹荪汤这些高端川菜,做起来费工费时,也考验烹饪技艺,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二十年前我离开总府皇冠假日酒店后,再也没做过这些菜,即使今天重新来做,我对它的理解与把握还是没有忘记,标准也不会降低,因为当时做菜的功夫到家了,印象十分深刻,拿起来稍稍回想一下,做菜的感觉就有了。
中低端的定位并不意味着随意、马虎,同样要讲求工艺。比如最简单的烤红薯,要不停地翻它,如果偷懒,就会烤煳。我们现在很多厨师拿五花肉炒回锅肉,肉到锅中过油,肉皮的胶质炸干了,口感绝对是顶牙的。其实最好的是二刀坐墩肉,炒出来的肉皮是糯的,不顶牙,也不干。煮肉也很关键,火大了把肉煮柴了,炒出来肯定不行,应该煮到约七至八成熟,猪肉还有一点血水,炒出来才能体现回锅肉的特点。再比如酱爆莲白,也有人叫“油渣莲白”,虽然是一道名不见经传、卖价也不高的家常菜,但要真正做好也不简单。烹制这道菜的酱汁工序繁多,单是放酱油都要分三次。选莲花白要选鸡心白,它的叶子尖呈青色,叶薄而舒展,叶很厚的卷心白就炒不出那种效果。由于这款菜价廉物美,每天销量很大,现在用的油渣并不都是猪板油熬的,很多是用肥肉做成的,两种油渣的口感、脆度、香度不一样。我告诉做菜的厨师,这道菜既要吃出油渣的滋味,又要吃出油渣的香脆,办法是把油渣分两次放,成菜中途先放一部分,让它和莲白的酱汁融合,饱含滋味,起锅前再放一部分,保持它的脆香。这样拿出去的菜,色、香、味、型都满足了。这款菜在成都川菜市场比较流行,很多餐馆都在做,你不注意这些细节,就不可能比别人做得更好。现在这道菜在有的著名餐厅热菜销售中名列前茅,只有这种通过市场需求变化,用户体验认可的产品,才有真正持续的竞争力。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工匠精神就是做到细微的极致,永远不能将就和应付。
新闻推荐
钱锺书先生致“席勒与中国中国与席勒”研讨会的贺信1985年,杨武能在川外主持席勒讨论会庞惊涛文/图杨武能,1938年生于重庆...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