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章》 寓教于乐劝读书
徐子元苦苦做文章孟榕 摄
徐子元不专心学习,只想美女。 孟榕 摄
锦江剧场上演的川剧折子戏《做文章》俚趣灵动、笑料迭出,堪为寓教于乐的诙谐之作。这折戏来自传统剧目《过江误》,讲述了一系列令人失笑的乌龙事件:纨绔子弟徐子元胸无点墨,不能作文,只好请仆人单非英代写文章,之后徐子元因自己相貌丑陋而担心,招亲仪式也让仆人代替……种种荒唐形状,令人捧腹亦引人深思。
文人雅士以笔为刀、以剧劝世的难点在于:主流价值观的“教”如何熔炼于生动、但偶尔失于粗野的“乐”?《做文章》将“教”与“乐”结合得气韵生动:不少包袱用四川方言织就,亲切自然;用丑角徐子元的种种可笑举动,表达对不学无术的讽刺;少数劝学台词与剧情的结合天衣无缝,诙谐中自有深意。
《做文章》的主角徐子元是纨绔子弟,品格不端,不学无术,属于褶子丑行当。不少前辈表演艺术家都对此有精彩演绎:陈全波饰演的徐子元驽钝憨傻、顽劣幼稚;许明耻诠释的则趾高气扬、洋洋得意;熊应政版徐子元装腔作势、油滑虚荣。此次我看的《做文章》则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青年演员蒋欢扮演,他扮演的徐子元愚顽而狡黠,可笑也可爱,别是一番风味。
这折戏的戏剧张力来自徐子元“三年读本《百家姓》”的愚痴与做文章任务的“艰难”之间的矛盾冲突。徐子元知晓老夫人命自己做文章之后,面色哀痛,如丧考妣:“听说是要做文章,我心如刀绞”。“心如刀绞”的庄词谐用与大词小用,夸张表现了徐子元目不识丁却要写文章的滑稽。蒋欢隐隐有哭腔的唱词和了无生趣的面部表情,将这种张力推向极致,催人发笑。此外,这种矛盾还体现在四川方言的双关语:徐子元在书房枯坐半日,一字未成,遂叹息道:“哪里是叫我作文,明明是叫我遭瘟呢?”“作文”与“遭瘟”这组生长于地方语音的双关词,使观众会心一笑,不露声色地表达了对徐子元的揶揄与讽刺。
演员蒋欢在《做文章》的玩耍场景与女性化的神态动作是这折戏的笑点所在。在“捉马蜂”与“想姐儿”两段,徐子元人在书房,心猿意马:忽而东跑西跳,捕捉马蜂;忽而神游青楼,想入非非。川剧布景向来讲究“留白”,追求场景“神似”而非“形肖”。因此,戏台并无马蜂和“姐儿”出现,全凭演员蒋欢一人在唱念做打间还原:只见蒋欢目光宕然流转,口微张作专心状,全神贯注地随着“马蜂”移动跑跳,其专心欣悦之状与作文时的愁苦表情恰形成对比,令人忍俊不禁。蒋欢口技亦十分了得:“嗡嗡”的马蜂振翅声忽大忽小,间有停顿,蒋欢的眼神亦缥缈不定,停在半空。随后蒋欢惟妙惟肖地模仿女子梳妆歌舞:照镜搽粉,眼神迷离;梳发整髻,神态柔魅;执扇曼舞,身姿婀娜,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原来是徐子元“猛然间想起美多娇”。演员蒋欢出神入化的女性化表演,和徐子元“头戴一顶花花巾——崭新,身穿绫罗色色新——光生”的光鲜扮相对比鲜明,是对徐子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生动注脚。
除了用徐子元的滑稽举动含蓄讽刺外,这折戏还有少数劝学台词。这些台词自然镶嵌于剧情,率真逗趣;细思之下不无道理。生活优渥的徐子元不通文墨,想用钱买学问,王裕仁饰演的仆人语重心长地劝道:“其他东西都可以用钱买来,唯有学问要靠自己学。”剧作者借仆人之口,抒发自己的感悟,其殷切劝学之苦心,由此可见。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新闻推荐
2月5日是正月初一,三亚天气晴好,节日氛围浓厚。三亚八大景区共接待游客16.1万人次,同比增长0.37%。南山景区游人最多,接待游...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