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春节书单 在文字里过年

华西都市报 2019-02-03 03:06 大字

更多春节书单,扫码上封面新闻。

12卷400多万字 还原最多面的“汪曾祺”

(《汪曾祺全集》汪曾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春节假期读汪曾祺,享受他文字里的微妙趣味、含义隽永,以及对人生豁达自然的态度,是很多“汪迷”的一大乐趣。作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多种文体。他就是汪曾祺(1920年—1997年)。他前承五四新文化传统、师从沈从文,后启寻根文学回归民族传统的思潮。汪曾祺的创作,小说、散文、戏剧、文论、新旧体诗等诸体兼备,皆取得很高艺术成就,堪称文体家;又兼及书画,多有题跋,以博雅闻世。

让“汪迷”欣喜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历时8年编辑的《汪曾祺全集》,于2019年1月出版。该全集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文学作品以及书信、题跋等日常文书,共12卷、400多万字,可谓收尽汪曾祺全部文字著述。比起20年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汪曾祺全集》,本次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汪曾祺全集》不但内容更全,种类也更丰富:不仅有文学作品、全部书信,还收入了他整理的民间文学作品、书封小传、题词、书画题跋、图书广告、思想汇报等日常文书。这些新增内容,主要有三大来源:汪先生子女提供,学者陆续在报刊上发现的,还有一部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向社会广泛征集而来以及根据线索追踪查找到的。对于喜欢汪曾祺的读者,可谓是一道精神盛宴,《汪曾祺全集》主编是散文家季红真,她对汪曾祺作品的追踪、研究超过40年,“我们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最大的困惑就是我们面对的都不是原典,是被各种方式修改过的版本,不能窥见作家的原貌。在这种情况下,出版忠实于历史、返归原典的一套书,是对历史、作家、后人负责。”

32载160封家书 揭晚清名臣修齐治平心路

(《左宗棠:家书抵万金》徐志频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提到左宗棠,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政治、军事上的赫赫头衔:闽浙总督,朝廷二品大员、清朝封疆大吏。除此之外,左宗棠受人尊重,还因为他是一代文化大家。作家徐志频从2007年第一次走进左宗棠故居柳庄,被左宗棠智慧不断吸引。他以左宗棠家书原文为据,征引古今、中西,以50余万字的详实篇幅,对左宗棠生平台前幕后作出深度解读、评说,揭开左宗棠这位晚清名臣修齐治平心路历程。其中不但有左宗棠的教子齐家之方、为官从政之道、治军成事之术,而且通过书信辩驳,关联出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郭嵩焘、曾国荃、曾纪泽、刘坤一、胡雪岩等大批时代风云人物,构成一幅晚清人物谱系的写真,让读者得以洞察晚清的莫测深邃与一代文化大家左宗棠胸中的曲折沟壑。书中收录了左宗棠跨越32载的160封家书,还包括左宗棠嫡长玄孙提供的大量珍贵图片。左氏生平的行迹,包括每一个事关中国前途与命运转折关头的心迹,这里都有最真实与全面的私记,这些都是在官方典籍中找不到只字片言的。左宗棠家书最醒目的特点,无论家国大事还是琐细生活,一律采用具体的方法,“以术运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阐述出来,践行出来,从头至尾没有一句空洞的说教。

断舍离不只是扔东西 让思维清晰人生轻盈

(《断舍离》(日)山下英子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新春佳节,是辞旧迎新的时节。梳理一下自己的物品和人际关系,显得很有必要。在物质丰富、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容易混淆所需和所要。囤积物品,被其困扰,几乎成为一种常见“病症”。大量的信息摄取,却缺乏判断,内心的精神空间,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要想活得清爽,取舍成为一种刚需。所以,当“断舍离”出现,它迅速流行开来。“断舍离”至少包含了三重意思: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get到“断舍离”精神之后,人们回头审视自己家中的:过期杂志,不用的餐具,没穿过的衣服,心血来潮买回来的吉他,各种没用完的化妆品,拉链坏掉的包包……这些都是断舍离的重点对象。匮乏、不足的弊端很容易理解,但混乱、过剩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所以,与不足带来的焦虑相比,因过剩、混乱导致的迷茫、忧郁才是更大的问题。当把混沌不清的阻塞都清除,迷茫和忧郁往往也就减轻了。这就是山下英子倡导的“断舍离”的行动哲学。“断舍离”哲学强调人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淘汰或送人。但断舍离又不是简单地扔东西。除了家居物品整理,还可以用在身体上、心灵上。断相等于减肥,舍是排毒,离是新陈代谢。断舍离是立足当下和自我,思考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延伸到人际、婚恋、事业、家庭、时间等领域,清除闭塞感,用新陈代谢的方式来让自己的思维变清晰,人生变得轻盈起来。

伟大诗人的“不完美”一位精神求索者经受的试炼

(《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英]林德尔·戈登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T.S.艾略特,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个比起成为诗人更想成为圣徒的人;却因为无法成圣,而成了伟大的诗人。他总是言说那些“不被言说的”,在公众面具保卫之下的孤独里过着隐秘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他是诗人,有探究并定义这种生活的需求,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了解他的生活。他的诗从生活的酒滓里滤出一部结局早已注定的大戏,呈现的便是一部连贯的灵魂自传,诚恳,直接,比任何旁观者的考语都来得更洞明,更直指人心-——他的生活与作品就这样紧密相联,彼此创造。这部传记就基于这些由诗人亲自作出的表述,并与他实在的生活相印证。林德尔·戈登考察了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的一生,那游走于他身上的圣徒与罪人之间的深壑。她将艾略特的生平与作品互参,以理解这位精神的求索者所经受的试炼:他的缺陷与怀疑能让一切过着不完美人生的我们找到共鸣。从小小的胡椒 看惊心动魄的历史大征战

(《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美]玛乔丽·谢弗著 上海三联书店)

看似不起眼的胡椒,却是家家餐桌必备。在中世纪时,更是欧洲达官显贵们的最爱、财富与地位的象征。黑胡椒原产于印度,距离欧洲各港口有十万八千里之远,取之向来不易。商人们对其供应来源不遗余力的追寻,成为世界史上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促成全球贸易的兴起,重新划定了世界经济版图。以印度洋各岛屿为中心,玛乔丽·谢弗生动地描绘了胡椒传入欧洲、亚洲和美洲的故事。中国长期是胡椒的消费大国,郑和下西洋就曾多次造访胡椒港;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为寻找辛辣的香料,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海上贸易路线;亚齐国王为欧洲来客举办水中飨宴和斗象竞赛,极尽奢华;为控制胡椒贸易,英国与荷兰两家东印度公司相继成立,在亚洲的几乎每一处港口展开竞争;较晚加入竞争的美国,靠胡椒贸易的利润充实了国库。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

一部“中国当代农村生活史”雕就一幅带痛感与温情的长卷

(《故乡》余松著四川文艺出版社)

《故乡》是作家余松的长篇小说,借助米村这个微如一粟之地,展现了中国东北乡村三十余年来的变迁。作品着笔于代、陈、张、段四家,涵盖了中国几乎所有样貌的村民人物,有着近乎白描般的真实、细微、熨帖。日常生活的简单、松弛与时代变化的恢弘相交织,碰撞出最为真切的矛盾纠葛,所有人物的命运都被表现得如此精致,又如此震撼人心。作者如同在米粒上雕刻中国当代乡村的灵魂,雕就一幅腾着生活热气的、带着痛感与温情的长卷,被称为“一部厚重的乡村编年史”,“中国乡土社会的《清明上河图》”。《故乡》的写作介于虚构和非虚构之间,它如同一部时间摄影机,记录了一个原生态的中国乡村社会。在这部作品中,我们感受不到作者的存在,有的只是米村人自己的述说,他们的家长里短,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米村人的生活和人生就此被拓在永恒的时间断面上,为那个逝去的时代作了见证。文学评论家邱华栋评价《故乡》“是一部结构精致、语言澄澈、知性诚实、思辩深邃的中国当代农村生活史。它把代、陈、张、段四家人的命运整体性地摆置于生存流变的复杂性中,交错融合并极力使每一个个体互证关切,时间、空间、土地、环境与脉动、基调、气息、情绪全盘异质同构,共抵多重主题。我们从这部作品可以觉嗅瓦尔泽、罗斯、库切、奈保尔等名家的狂欢或悲戚、焦虑和影响。余松遗世独立的作家形象决绝醒目,在文本造型力量处站了起来。”

尝到最爱的那道菜时 你想起的那个人是谁?

(《日食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吃一生》姜老刀著四川文艺出版社)

美食和做饭,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有的人,做饭意味着对生活的热爱,美食是生活的调剂品。然而,对于有的人,则是他渡过难关的重要存在。你不一定知道“日食记”这个名字,也不一定认得出“日食记”的logo,但你一定在地铁、出租车上,甚至航班电视机屏里,见过这个不爱露脸、偶尔抽烟的花臂“大叔”,熟练而轻巧地做着饭,身旁的萌猫“酥饼”不叫不闹,只是默默陪伴着。一群人,一只猫,一日一食一记。这就是日食记,这个单手打蛋的大叔,就是姜老刀。用心制作美食,用情感和故事赋予美食独特的意义,是姜老刀喜欢的记录生活的方式。从给员工做夜宵开始,如今日食记的粉丝已逾三千万,视频点击量累计逾70亿,文章阅读量累计超5亿,以充满人情味儿的美食故事捕获了无数人的心和胃。如今,日食记五年来的点滴故事,被汇集成《日食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吃一生》。“如果没有故事,食物就只是食物而已。”是因为记忆里难以忘怀的那个人,食物才变得特别。食物美妙的香气,是开启回忆的钥匙。一瞬间的滋味里,也许封存着一生的故事。纵使时光流逝,但味蕾会永远记得。尝到最爱的那道菜时,你脑海中想起的那个人,是谁?

安徒生不只是“童话大王”

(《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安徒生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全世界,在每一处阳光升起的地方,都有人在读安徒生的童话。”但如果想到安徒生,只想到童话的话,未免太过偏颇。日前,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一书,我们得以窥见这位作家波折起伏的一生。在他的创作生涯里,安徒生很早就开始创作剧本,大学后,逐渐开始其他创作。他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现在的丹麦读者读得最多的还是安徒生的小说、戏剧和游记,而不是童话。童话只是安徒生创作灿烂的一笔,并不是全部,而在百年流传后,却成了他的符号,甚至掩盖了其小说、戏剧等的光彩。

在这本自传里,我们不难发现,各种旅行充满了各个章节,而旅行也给他带来了非同小可的意义,每当在国内感到压抑和痛苦的时候,他就通过旅行来“暂缓心灵苦难”,他把它形容为“给心灵洗澡,像是我们恢复青春的美狄亚的魔水”。而旅行给他带来魔力的,不仅是自然风光,同样还有各种灵感,比如最早得到认可的《即兴诗人》,就是旅行的杰作,而其他很多作品,同样也是在旅行中发芽生根的,不过,旅行对于他而言,似乎还有一点最美妙的,则是形形色色的人。他文中所提到的人,每一个拎出来都可以独立成章,比如大仲马、小仲马、巴尔扎克、雨果、狄更斯……在他毫无厚薄之分的叙述中,他和他们都有着亲密的友谊,而他的叙述里,也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细节。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张路延

新闻推荐

正风肃纪 进行时 公职人员参赌后果严重

近日,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李京生表示,根据岁末年初社会治安的规律特点,公安机关加大对聚众赌博等违法...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