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别让春节成春“劫”■慕青

拂晓报 2019-01-31 12:06 大字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而现在压岁钱则成了相互攀比的面子工程。这一送一收中,无形地把压岁钱习俗进行了物质量化,淡化了祝福以及情感的成分,孩子们则受到不良的物质教化和铜臭熏。

“辛苦一年到头领到的年终奖,全部包出去还不一定够!”春节临近,不少年轻人一想到回老家过年要面对一群等着新年红包的侄儿侄女,便忧虑不已。调查发现,不少上班族已经开始盘算春节回老家如何发放压岁钱,已婚已育的要计算进出账;未婚、已婚未育的则要盘算只出不进的承受能力。(1月24日四川在线)

曾几时,过年是多么的朴实、祥和、热闹、开心,一年到头就盼着过年。那些年,亲戚团圆,好友相聚,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好生惬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年发红包仿佛成了惯例,走亲访友之余,随之给出的红包让不少上班族感到“压力山大”。据数据显示,99.31%的85后表示春节期间要发压岁钱,14.51%的人压岁钱支出甚至超5000元。如此沉重负担让人对过年又爱又“恨”。

其实,红包来源于给小孩压岁钱的年俗。压岁同“压祟”,意寓镇恶驱邪,祈福压祟,代表了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厚爱。这本是春节期间增添热闹喜庆气氛的小仪式,如今却被变了味的红包文化所取代。动辄五百、一千,大方的甚至给到三千、五千,人人为了面子,人人都要给,有孩子的相互给,没孩子的也要给,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到最后演绎成相互“换钱玩”,一片热闹之后谁也不欠谁的,而更多的人则是掏空了口袋,春节成了春“劫”。

这种人人想规避,但人人避而不及的“红包文化”成为了一种难以担待的精神负担,裹挟着我们在春节的流俗里举步维艰。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而现在压岁钱则成了相互攀比的面子工程。这一送一收中,无形地把压岁钱习俗进行了物质量化,淡化了祝福以及情感的成分,孩子们则受到不良的物质教化和铜臭熏。

何时让春节红包回归本源?可能人人想为,而人人难为。但也唯有从自身做起,尽量不跟风、不随大流,在自己和朋友之间达成相互不发大额红包的默契,用自己的力量给自己树立一道清风屏障,也为这个社会播下一捧清新过年的种子。

新闻推荐

县委五届65次常委会议召开

(全媒体记者陈波)1月29日,县委书记胡道军主持召开县委五届65次常委会议。县委副书记、县长胡铭超,县委副书记江平,县委常委吴...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