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立:正心诚意,做个好演员
不知不觉,就演了42年
毕业时饰演《雷雨》中的周朴园
在川话版《茶馆》中饰演王利发
在《原野》中饰演仇虎
本报记者 孟蔚红/文 图片由本人提供
嘉宾
贾建立,1957年1月生。1975年高中毕业,同年下乡绵阳建国公社。1976年考入四川省“五七”艺术学校,学习话剧表演。1979年进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现为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多次获得四川省、西南地区、国家级表演奖项,中国话剧最高奖“金狮奖”获得者。多次主持四川省及成都市的大型晚会。中国剧协、四川剧协会员。成都朗诵家协会主席。
提要
从艺42年,演出近70台戏,曾主演《雷雨》《原野》《家》《月琴与小老虎》《不能忘却的阿布洛哈》《铁血西迁》《范长江》《茶馆》《国魂》等多个大型剧目。一生不受任何干扰,终将热爱坚持成了一种信念。时间的雕琢,在贾建立身上留下了美好的印记。
不是任何人都能在自己的事业或职业生涯结束的时候,说一声无怨无悔,但贾建立,确实就是如此。
手记
2019年1月 成都
在四川人艺贾建立的办公室约好了采访,他比约定时间稍稍晚了一点,“谈剧院工作去了。”头晚上贾建立还参加了一场演出,再之前,由他主演的川话版《茶馆》刚刚完成了北京、南京巡演。
“现在事情太多了。”尤其延迟退休的这两年,贾建立感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忙。
演了一辈子戏,在采访中,贾建立不止一次地感慨;我也一直在感慨,认识贾建立有三十多年了,必须要说,贾建立最好的状态并不是他年轻的时候,而是现在,尤其在看到川话版《茶馆》中他扮演的王掌柜王利发的时候,可以说让人喜出望外——他完全摆脱了原版于是之的束缚,演出了一个有个性有特点的四川茶馆老板的形象,从这个人物,我看到了贾建立在艺术上的深厚功力,在表演上的积淀成熟。
时间对人的雕琢是如此美妙,在贾建立的感慨里,没有一丝遗憾,只有满足;不是任何人都能在自己的事业或职业生涯结束的时候,像贾建立一样,说一声无怨无悔,除非能够像贾建立一样,能够一生不受任何干扰,将自己的热爱坚持成一种信念,或者又能像贾建立一样心思简单,认清自己所能和所不能,然后不贪不嗔,差不多就好。
在写这篇采访的时候,刚好看到访谈节目《十三邀》采访香港演员吴孟达,最后字幕写道:人生如此漫长,巅峰不迷恋,谷底不自怜。不自得,兼并取,心正,意诚。我觉得,贾建立即是如此心正、意诚的一个人,一个好演员。所以,他得其所得,得其应得,正好,真好。
叙述
演《雷雨》,年轻的“周朴园”再也离不开舞台
1976年,四川省人艺招收了20名学员送到省“五七”艺校培训,这也是剧院在“文革”后第一次招生。知青贾建立位列其中。
考试朗诵、形体这些内容难不倒贾建立。在他长大、生活的绵阳地区某三线厂子弟学校,很早他就是出了名的文体积极分子,吹拉弹唱都不在话下。但话剧是个啥,贾建立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能读书学习,能离开艰苦的农村,是当时不到20岁的贾建立所期盼的。但回过头来,贾建立觉得一年农村的生活,春夏秋冬的活儿都干过,对人的精神和身体都是极大的磨练,对他之后的人生影响非常大,再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觉得无所谓,都能应对。贾建立经常对年轻人说,吃苦是福分,人生需要磨砺才能成长,才能独自面对生活。
艺校生活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一切的学习和经历都是新鲜的,尤其难得的是,在艺校贾建立第一次听到、看到了川剧,周企何、周裕祥、陈书舫、竞华、阳友鹤这些老艺术家的演出他都看过,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戏曲方面的知识,这对他后来演古装戏很有好处。
从开始什么都不懂,到声台形表训练,贾建立和同学们渐渐开始了解话剧并热爱上话剧。贾建立说自己可算是班上最用功的,完成作业也是最用心的,记得有一次作业是小品表演小船划到湖中心,船漏了,他和同学真的跑到人民公园去划船体验生活,所以在表演的时候能有很多细节,老师看得出他们是认真准备了的。
毕业大戏《雷雨》,贾建立饰演周朴园。从年轻时候开始,天生老成的贾建立扮演的角色基本都是这类在年龄和阅历上成熟的人物。贾建立说,按行当分,就是老生。首演在成都老的文化宫俱乐部,后来全省巡演了196场。第一次完整饰演一个角色,第一次登台,紧张是肯定的,贾建立说也谈不上塑造人物,因为对人物的身份、背景完全谈不上理解,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而已,没想到却得到很多好评。贾建立非常享受在舞台上的感觉,这种享受持续到现在。“演话剧图啥呢?就图你用心演了一个角色,观众认可之后的那种幸福感。现在年轻人不像我们把演戏看得那么神圣了。每次我们都是早早去舞台边候着上场,现在年轻演员都是一直玩手机直到最后一刻。”采访中,贾建立频频说到和年轻人在观念、行为上的各种差距,无奈。
《雷雨》以后,贾建立就知道自己这辈子离不开舞台了。
沉淀20年,终于等来戏剧黄金期
喜欢又有幸从事了这个事业,贾建立在内心给自己默默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成为一个好演员。当时他当然不知道,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的是一生的努力。
1979年,贾建立从艺校毕业正式分配进省人艺,成了专业话剧演员。彼时的省人艺,群星灿烂,孙滨、翁显樵、席旦等正当盛年,都是大山一般了不起的存在。贾建立在剧院的第一个戏是个儿童戏,还去南昌参加了汇演,第一次随着剧组出省演出,开了眼界,很是兴奋。
不过,那时贾建立还意识不到,他即将开始的是一个漫长的事业储备期。工作头十年,演出环境非常好,剧院戏也很多,但好角色、主要角色还轮不到演技尚有些稚嫩的他。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娱乐方式增多,戏剧演出也进入了一个相对萧条的阶段,进剧场的观众特别少,甚至有过演员比观众还多的时候。又一个十年过去,贾建立还是没演到什么像样的角色。
那个时期,影视拍摄开始红火,很多话剧演员也开始频繁接戏,出入各大小剧组。开始贾建立还去,但拍过几次后他就再也不接电影电视了,原因是受不了镜头里的自己,那时又胖,镜头一推,啥问题都暴露无遗。贾建立说,一看就知道不行,完全不是他想要的,一点创作欲望都没有,更不能去恶心观众。
戏少,演出少,好在贾建立的语言特别好,别人拍戏,他就配音,一方面可以挣钱,另一方面也让他得以继续锻炼、积累,发挥用声音塑造、表达人物的能力。
可以说四十岁之前,有主观也有客观的原因,贾建立都没能演出一个特别能代表自己实力的角色。从内心而言,他当然心有不甘,但同时他也知道,一个好的戏剧演员需要十年二十年的修炼和沉淀,至少他自己是这样,到了四十以后,他才开始有了能够对角色驾轻就熟的自信和笃定。贾建立知道,属于他的戏剧黄金期到来了。他庆幸自己等到了这个时候,而大多数人,其中也不乏才华横溢的人,却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离开。贾建立说,可能因为我们这批人受的教育,为人处世都比较传统,关键我始终觉得除了演戏,我也干不了别的,只有演戏能让我觉得舒服。
厚积薄发,川话版《茶馆》中演活了王掌柜
不看北京人艺版的《茶馆》录像,就按自己对四川的认知和感受来表达,“观众肯定不想看一个复制的于是之,必须要给他们新东西。”
话虽如此,在排练初期,整个剧组排练都很茫然,一个多月时间了基本没达到导演的要求;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完成,光对词儿就对了一个礼拜,在这个过程中,导演不停地问,这句词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他想到什么问题,那句词对你我他的影响,等演员找到极其准确的位置,这段戏才算过了。
贾建立说,李六乙跟之前接触的导演非常不一样,他要求演员对生活的把握要极其准确细致,换言之,要有生活,不能在那儿演,他要演员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一种认识和表达,觉得此时此刻人物会干什么,让演员给出十个办法,再一个个演出来,如果觉得某一个还行,就再继续思考;工作方法也不同,他是先给你一个目标,到这来,到了以后,又给你一个目标,让你继续往前走;在创作上总觉得没个头,找不到那个目标……总之他不会具体教演员,提任何具体要求,他会让你自己想办法做到,甚至演员上台,从哪儿上都不管,想从哪儿上就从哪儿上,你想怎么演就怎么演,他觉得不行的,就让你再想想,当然他要讲历史讲背景,讲人物生存状态什么的,然后完全靠你自己去完成。整个过程对演员非常有好处,逼演员去琢磨很多事情。
因为时间原因,这个戏排了一个多月,远远不够,按李六乙的标准,起码半年才能落地。北京人艺第一次排了三年。艺术家要静下心来琢磨,这是贾建立和剧院在这次《茶馆》排练演出的过程中的巨大收获。虽然这样的状态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而言,是一种奢侈。
这样一点点琢磨,贾建立到排练后期开始捕捉到四川王利发的状态,怎么用四川话的语言和感受来传递老舍先生的意思,王掌柜应该是这样还是那样,慢慢的意思就出来了,说每句词都是从心里所想所思,也就是说捕捉到这个人物的脉络、思维、行事方法了。王利发的样子就这样有了,而且是四川的王利发,不是北京的王利发,后期就相对比较轻松了。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贾建立从以前只是演戏到开始会演戏。贾建立觉得,所谓会,就是知道一个人物该怎么去体现他在剧中的作用、位置、分寸,要恰到好处,年轻时候是懵的,不知道劲儿往哪儿使。《不能忘却的阿布洛哈》《家》《国魂》《范长江》《铁血西迁》《大宋御史·赵抃》等等,各个年代,各个行业、各种个性的人物都被贾建立演得栩栩如生,其中川话版的《茶馆》是贾建立厚积薄发而创作的人物。
当时剧院要排川话版《茶馆》的时候,作为负责剧目生产的副院长,贾建立并没有给自己安排任何角色,更别说王利发。他说,怕是一定的,有北京人艺的经典在前,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演;剧院没有合适的演员,就全国招聘,而本来找好的演员临来之前生病退出,排练即将开始,贾建立只好对导演李六乙说,我来试试吧。李六乙说,你早该来试试了。
角色是接下来了,贾建立还是觉得很怵,没有更多时间让他去研究背景,消化人物,只有边排练边熟悉,贾建立决定
一辈子就干了演戏一件事,很满足
《茶馆》前后的排演过程,对剧院而言是一次非常大的提升。贾建立说,李六乙导演给了他一个对待戏剧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怎么沉下心来对待戏剧,而对他这样的老演员,是怎样放下自己习惯的创作方法来接受学习新的东西。
无论是年龄,还是在剧院的职位,都让贾建立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除了自己演好戏,一方面要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让年轻演员树立起对这个职业的神圣感,先做人,再演戏。“我也想把一些好的传统给下一代示范,比如我演的茶馆稿酬费不如外请一个群众的稿酬费高,这个大家都知道,我在职,就认这个。让大家知道干了戏剧一定是要付出的,戏剧只能挣这么多钱。钱少就不搞戏剧吗?不行,还是要搞。要什么都以钱为标准,做不好事的。该付出付出,有能力出去挣一点补贴职业。为戏剧尽一点我这个老同志应该尽到的责任,就踏实了,”贾建立说,“这不是冠冕堂皇的话,是真心话。”
一辈子就干了演戏一件事,感慨是肯定的,贾建立说,没有荒废,没有懈怠,一直基本在努力,挺饱满、挺美好的艺术生涯,虽然钱不多,但也没有穷得叮当响,能养活自己;何况通过一系列努力,也确实得到了回报,得到大众尊重,就够了。虽然作为演员,贾建立也许没有像明星那样大红大紫过,但他从没有遗憾,也从来没有羡慕过那些大红大紫的人,也没有自卑和不满。从心里觉得,努力过,也只能干到这个份上,挺满足。
现在,贾建立无疑已经实现了他进剧院时的心愿,做一个好演员。我问,你的好演员的标准是什么?他说,过去讲,演戏是老天爷给饭吃,一个好演员肯定首先是一块好料,从形象到声音,要适合干这个,否则会很痛苦。然后肯定要喜欢,不能混事,不然也会一事无成。
新闻推荐
由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提出并牵头组织,四川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共同编制的四川省地方行业标准《...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