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空间 掌握空间
■速读
□果子整理
从模糊的地域认知到窥探宇宙星辰;从肉眼可见的维度到量子化的世界;从日心说、大爆炸理论到多元宇宙理论等空间假说和概念,人类求知的脚步从未停止,对空间的探索也从未停止……
认识空间,就是搭上进化快车
20世纪初,德国神经学家科尔比安·布罗德曼成功绘出了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图。他的后继者,特别是康斯坦丁·冯·艾克诺莫,着手将人脑与其他高级动物的大脑以及古生物学中所津津乐道的头骨化石作对比,试图对大脑中特定的行为和感知区域作出种系发生学归纳。这些科学家们研究了数千万年前猿人的大脑分区。在坦桑尼亚,科学家发现了这种猿人和他的幼崽在3600万年前留下的脚印,研究显示,他们已经可以直立行走。
猿人既没有和鼠一样的嗅觉,也没有同猛禽和猫科动物一样的视觉,更不具备像候鸟和游鱼一样随地磁场的变化而迁徙的能力,因此能幸存的后代少之又少。由于缺少食物和逃跑路线,他们无法在生存空间内自由活动,只能发挥自身直立行走的优势,寻找活下去的办法。
换句话说,人类开始将视线投向远方,他们已经具备了一项强大的意识,也就是将世界划分为可相互作用的三个维度的意识。这种意识为感知现实世界提供了规律。只有掌握对空间的控制权,才能不用抛弃家园逃跑,才能不成为他人的猎物。
但是这些空间在哪儿呢?显然,当时的人们还没有从大脑中抽离出“在哪儿”的概念。为了理解并非“此处”,而是“别处”的概念,需要一些清晰的地标,这些地标能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因此不会被遗忘,比如水源、水产丰富的池塘、布满果实的树丛、可以遮风挡雨的山洞等。这些基本的参照物,即可以被识别、被命名、被描述并且被保留的地点,就构成了最原始的地图。经过一步步地开拓,生存空间开始慢慢扩大,一些可用作参照的信息,用十分偶然和杂乱的方式被收集起来,使得计划之下的人类迁徙成为可能。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又称人类,是人属下的唯一现存物种)开始了对另一重空间的探索。如果说地面上的景象表现出的是可变性和不确定性,那么天上的景象所呈现的就是持续性、周期性和可参照性。人类栖息地的自然条件千变万化、危险重重,而天空看起来却十分安全。
在了解天上和地下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观测方法是截然不同的。生活在撒哈拉的阿特拉斯山脉和澳大利亚中央山脉的居民似乎是最早清晰观察星体运动的人类,尽管这两群居民相距遥远,但所处的气候条件、生物形态和纬度却极为相似。
人们观察天空,并对获得的结论加以推测和想象,如:满月时方便狩猎和迁徙;一天内太阳散发的热量会随时间发生变化;身处阳光直射后背而不是身前的位置时,最易于潜伏狩猎……这种仅以收集信息、方便生活为目的的观察还不能被叫作天文学观测。
然而,星辰的起落却提供了可以说明所处准确位置的恒量,也就是“在哪儿”的概念,进而又演化出了定位的概念,即人在特定区域内活动的方向意识,关于某一恒久不变的参照物为他们提供位置信息的意识。
距今约8000年前,在亚洲的太平洋小岛、西伯利亚和乌拉尔以及欧洲和地中海,都相继出现了耸立的巨石阵。古人类学家们认为,巨石阵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在天和地之间建立一份象征性的联系,也就是人类活动的空间与永恒空间的联系。
永恒空间对当时的人类来说尚不可知、不可控,却为人类提供着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如光、热量、雨、雷电等。如果说天空是神的居所,那么对天空议题的讨论研究则成了对天神的冒犯。因此,在史前时期,对“空间”的探索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
人类对天体的观察和祭拜并不仅限于太阳。还包括月亮甚至金星。渐渐地,这部分掌握智慧的人开始有了特权。祭礼演化为一种宗教,智者变成了祭司,他们掌握的知识则变成了教义。这一过程绝非偶然,它促成了特定历史阶段中君主制的诞生。
掌握空间,就是掌控世界秩序
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一些所谓的“蛮族”登上历史舞台。与近东地区伟大的文明相比,他们的文化较为落后,但民众尚武,因此在钢铁工业上更加有所作为。他们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地中海北岸的民族。那时的许多君主国都坐落在中亚肥沃的陆地上,“蛮族”的兴起使得可感知的世界变大了,这些国家的君主也不得不重新考虑自身的地缘政治。
克里特岛连接地中海的东南部海岸线和西北部的岛屿,对于那些驶向地中海东部的探险者们来说,克里特岛上长年冰雪覆盖的伊季山(希腊克里特岛中西部山地)有两座山峰,山峰就是最好的地理观测中心。从基克拉泽斯群岛(爱琴海南部的一个群岛)吹来的东北风、从叙利亚吹来的东南风、从利比亚吹来的西南风的命名都与这座山峰有关。
探险者们的另一个参照物是持续喷发的埃特纳火山(欧洲海拔最高的活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海岸的墨西拿和卡塔尼亚之间),这座火山十分明亮,即使在夜里也清晰可见。诗人荷马搜集了几个世纪以来的传说,写成了《荷马史诗》,根据他的描述,埃特纳火山上有一个奇妙的超自然世界。传说中,在西地中海的海面上,西西里岛北部,有一座风神岛,岛上吹来的风影响着洋流,使得海面汹涌躁动。佩拉斯吉人(古代希腊人对公元前12世纪前住在希腊的前希腊民族的称呼)眼中未知且充满危险的斯库拉巨岩(位于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间的海峡的巨岩,得名于希腊神话中吞吃水手的女海妖斯库拉)和卡律布狄斯大漩涡(希腊神话中坐落在女海妖斯库拉隔壁的大漩涡怪,海王波塞冬与大地女神该亚之女,会吞噬所有经过的东西,包括船只)都与风神岛的传说有关。
在地中海的北部,也就是后来的第勒尼安海和亚得里亚海域附近,生活着一群非印欧人种的居民,他们与希腊文明以及东方文明都有所接触,且十分擅长冶铁。在历史上,他们被称为伊特鲁里亚人。关于伊特鲁里亚人对地面和天空的认知,我们所获取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公元前900年以来的一些记载,并没有较为确切的一手资料;至于这些认知是伊特鲁里亚人所独创还是借鉴自其他文明,则无从得知。
伊特鲁里亚人对空间的认识建立在一种四等分的观念之上,根据观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将可感知的空间均分为四个部分。天上是神的世界:既有一些人们广为接受的、借鉴自希腊众神的神,他们一般代表那些可观测到的星体;也有一些人们不太熟知的神,代表那些尚未被观测到的星体。在这里,我们对伊特鲁里亚人的神学理论不作多余的赘述,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已经意识到,在当时人们的认知之外,还存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伊特鲁里亚人认为,“世界”指人类的栖息地,即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也就是当时的高地;沼泽地带、疟疾泛滥或自然条件不适宜的地区,则被称为“非世界”。
伊特鲁里亚人为人类的空间探索注入了全新的血液,除此之外,他们在军用建筑的设计上也大有贡献,罗马帝国的军营、经过专门测量而筑成的方形围墙,都借鉴自伊特鲁里亚人。
后来,建筑师希波丹姆斯(古希腊建筑学家)将这些设计归纳总结,形成了最早的城市规划理论。这些理论为人类更广阔的生活空间的开辟打下了基础。城市代表着方,地球代表着圆,方圆之间,彰显着人类的生活智慧。
一般来说,空间秩序都设在权力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向外围发散。不管是埃及法老阿肯那顿的神权、古代中国皇帝的君权,还是古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的政权,千百年来的空间秩序都是如此发展的。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统治者用独裁的手段,建立一个微缩的地面世界,同时建立的还有想象中与之对应的天空世界。
《空间简史》
[意]托马斯·马卡卡罗等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新闻推荐
在家里带孩子的年轻妈妈都希望能找到一个既能赚钱又不耽误照顾孩子的工作,做微商成了不少宝妈的选择,然而一不小心就可能...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