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足球名宿音乐人王茂俊 10年领队一生心血交付足球

华西都市报 2019-01-21 04:02 大字

王茂俊

1994年,王茂俊与刚担任全兴足球队主教练的余东风合影。

王茂俊翻看老照片。

王茂俊(右)组织球迷活动。

四川全兴,是四川足球的一段别样图腾,那是四川职业足球的最高点,也为很多球迷开了第一堂足球“启蒙课”,盛极一时。作为领队,王茂俊见证了全兴时代的辉煌;作为音乐人,他又是四川女子爱乐乐团、成都知青艺术团的创办者,足球与音乐的双重身份在他身上完美融合。王茂俊还是一位“星爸”,是单簧管演奏家王弢的爸爸,奥运会女子体操冠军刘璇的公公。

1月3日,封面新闻《口述历史》栏目记者一行来到王茂俊的家中采访。一进门,客厅正中央摆放着一张大大的全家福,画面里王茂俊夫妇,以及儿子儿媳和小孙子笑容满面,一家五口其乐融融。客厅一侧的桌子上,一张装裱好的少年王弢与父母的合影非常显眼。

谭维维是他“女儿”

儿子是单簧管演奏家王弢

“王弢是中央音乐学院单簧管第一个研究生,现在是中央音乐学院年轻的教授。”说着,王茂俊拿出一张《单簧管考级教程(业余)》的CD,“这是他读研的时候,和他老师一起录制的教程。”提到儿子王弢,王茂俊总是骄傲满满,“我从小就想考中国音乐学院,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能读大学。现在,儿子在音乐上出类拔萃的表现,实现了我的音乐梦想。”

让王茂俊欣慰的是,即使已经在音乐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王弢仍非常勤奋。“他肯定有他优秀的一面,有一定的天赋,但都晓得他的努力。现在他都是那么勤奋,一天要练8个小时。他的努力,给了我很大的慰藉。”

“我的儿子很优秀,我的女儿更优秀!你晓不晓得我的女儿是谁?”听到记者疑惑“您还有个女儿?”王茂俊立马给出答案:“谭维维!”

儿子、“女儿”的事业均是音乐,76岁的王茂俊也是一位音乐人。《口述历史》栏目记者第一次采访王茂俊那天,他正在观看由自己一手创建的“成都知青艺术团”的年末汇报演出。2018年12月底的成都,伴随着年末最后一场雪,位于杜甫草堂的成都市文化馆内,一群年均67岁的老年人正在舞台上认真地表演着舞蹈动作。在观众席最后一排,76岁的王茂俊一边观看,时不时地点点头,一边和身边人讨论着接下来的安排。

舞台上的“文艺老年”们不输青年人的精气神,获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与喝彩。这次演出不久,王茂俊就带着艺术团奔赴云南,用他的话说,既是为当地的父老乡亲送去欢歌笑语,也是“抱团养老”。

成都知青艺术团成立于2012年。当年5月,成立了20多年的“成都凉山知青联谊会”在成都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举行了首届知青艺术节,共有70多支队伍参赛,人员上千名,艺术节大获成功。见知青队伍里人才济济,联谊会主席王茂俊提议成立一个知青艺术团,很快就有120多人报名。当年10月,艺术团正式成立,分别组成了合唱队、舞蹈队和时装表演队。

在艺术团成员中,很多都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和独身老人。让这些老人生活更快乐,老有所乐也是王茂俊成立艺术团的原因。“虽然我们这100多个人平均年龄已经67岁了,但我们仍然有信心,让自己健康、快乐地生活。”

王茂俊说,大家在一起是“黄昏路上的邂逅”。“大家凝聚在一起就不孤独了,我们要自尊,要自强,要自信,不说努力拼搏,但要向上噻,要充满正能量。中国梦中国梦,我们也要追梦噻,在夕阳下,我们也觉得夕阳无限好,我们还要争取获得更多的美好生活。”

但是,艺术团也需要经费支持,王茂俊多年好友、“女儿”谭维维得知情况后,在艺术团成立之初就自掏腰包支持了20万。“艺术团成立6年多了,谭维维起码给了60万,每年都是给了钱的。我对这个女娃娃真心的感谢,她真的很善良。”

从球迷转型“王管”

给马儿姚夏讲历史教心理

每当听到艺术团的成员叫自己“王大爷”,王茂俊都笑呵呵地应着。“王大爷”以前还有个名字——“王管”!他是前四川全兴足球队领队,见证、参与了四川足球从再创到盛世的全时期,是四川足球“教父级”人物。

“我对足球的喜爱,从踢‘皮毛蛋’就开始了!”王茂俊的回忆中,街道中间两队人马正狭路相逢,冲锋陷阵的小伙伴们气势如虹,带着脚下的“皮毛蛋”无所畏惧。从“街队”到“校队”再到“中学生队”,哪怕到了大凉山以后,王茂俊一直深爱着足球。1972年从西昌回成都之前,王茂俊还参与了西昌专区第一届足球运动会。“1974年,我代表东城区足球队参加成都市运动会,成为了一名业余运动员。”

1981年10月18日,中国队在世界杯外围赛中,3:0踢翻了当时称霸亚洲足坛的“沙漠骆驼”科威特队,离世界杯仅有一步之遥。“那时候,中国队在亚洲已经是第一流水平了。”激动的王茂俊立马组织了20多名球迷在成都的大街上昂首阔步。

“我们骑着自行车,拿起报纸,写着‘进军西班牙’的字样,喊着‘振兴中国足球’的口号从文化宫出发,途经体育场、人民南路广场、华西医大、川大,一路为中国足球呐喊。”他们的热情吸引了无数球迷,一个小时之后,成群结队的大学生也开始走上街道,自发为中国足球加油。“中国足球万岁的声音,在大街小巷响起。”

当年,王茂俊只有38岁。3年后,他就受邀到四川运动技术学院分管球类食堂的膳食。1985年,王茂俊率先引进并开始推广自助餐,喂饱了当时还是小孩子的马明宇、魏群、姚夏、刘斌、孙博伟等人。“国家队包括男排、女排,足球队、篮球队,都在这里吃过。”

由于对足球的喜爱,1988年,王茂俊成为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球类系(三大球两小球)的管理员。“王管”一名,从此时开始盛传。在经过4个月副领队过渡后,这位热心的球迷很快转正成为足球队的领队。“我当时就提出了个要求,每年跟球队出去看两次比赛。”

从1988年到1998年,王茂俊当了十年领队。有人说领队就是球队的财务兼保姆,但他却不这么认为。“我到足球队的时间最长,球队训练以后要两个礼拜才放一次假。”要管理好这些球员,王茂俊都是和球员同吃同住,“基本上思想、生活方面,啥子都要管,负责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工作啥子都要做。”当时没有洗衣机,有些球员的衣服都是王茂俊带回家交给他的爱人冯世如手洗的。

王茂俊是“辅导员”,是“班主任”,“我要给他们出板报,讲革命现代史,讲知识教心理,告诉他们做人的品德,要有民族自豪感。”甚至连队员的晚归和耍朋友他都要管,“现在有些报道写我是啥子‘足球教父’,我这么多年来,可以说无愧于球员和教练员,无愧于四川足球。现在这些娃娃对我都很好,马儿、姚夏、魏群、刘斌、孙博伟、邹侑根……这批人跟我的感情一直很深。”

组织球迷走了11个客场

包机包专列去看比赛

王茂俊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带领一支球队“远征”各方。10年的足球队领队生涯,让他的心愿得以实现。甚至为了打两场比赛,王茂俊曾带着几十人的队伍,从成都到云南,再到北京、天津,到吉林,一路下来,行程逾两万公里。“如果坐火车打比赛,有一个人是站着的,一定是王管!”这句话一直流传在王茂俊的球队中。

除了带领球队打比赛,他还组织球迷跟着球队走遍了所有客场。“1986年底成都市球迷协会成立,我是第一任主席。”他也是四川省球迷协会第一任主席。秉承着“球员在哪里,哪里就有人呐喊”的宗旨,王茂俊在1987年全运会期间,组织10多个球迷到广州为四川队加油。“那场比赛我们0:4输给了河南队。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带四川队的时候,我要打河南队一个4:0。没想到,到了1992年在我们俱乐部的场地上,真的实现了。”

1991年,甲B时代,王茂俊又组织球迷走了11个客场。1994年,四川球迷会员俱乐部成立,他出任第一任主席。“我们开始是组织球迷到客场去,1994年就组织球迷包机去支持球队打比赛,这在中国足球史上是没有的。”一年后,包机的数量从一架扩大到两架。“1996年,我们又带着1600多位球迷和华西都市报等媒体人包专列去西安看比赛,之后还有海陆空全去助阵。”王茂俊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交给了足球。

“那时候我的朋友、亲戚,有钱的老板,都热爱足球。大家在街上吃饭,碰杯都说‘全兴雄起’!”时间回到1995年,四川全兴队的“成都保卫战”。“一共有11场比赛,球迷非常热情,有的人为了买两张票排了7天7夜的队,最长的排了11天。”

1998年,王茂俊的足球生涯画上了句号。“我当了10年领队,跟李英璜、余东风、米罗西(外籍教练)、迟尚斌合作过。我爱了一辈子足球,从没有为足球做过一件亏心事。”2002年,全兴正式转卖给实德。之后,王茂俊在媒体上发表了告别球迷的公开信……

尽管离开绿茵场多年,但大多数足球的场景,至今仍萦绕在王茂俊的脑海里。 封面新闻记者荀超

新闻推荐

坚守钓鱼城 评赵晓梦长诗《钓鱼城》

□吕进(重庆)一对于诗来说,份量不必一定表现为数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恰好是诗的特征与优势。有的优秀诗篇,仅仅几句就是...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