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用这些书 怀念这一年

高丹 2019-01-20 10:01 大字

2018年,有很多名人的故去,但2018年也绝非是“失去的一年”,我们了解到女性的艰难,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等掀起的赏花对月、吟诗作对的闲适风潮在后来被不断消解;伴随着非虚构写作的热潮,一批有社会学、人类学意义的书涌入市场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某某权威讲孔子、某某教授说中庸这样的图书再不是一家独大,我们可喜地看到部分读者趋向于冷静,不再盲目追求文化偶像,也不满足于饮下“勾兑鸡汤”聊以解忧,而是迫切地想了解中国社会何以走到现在,它的根坻在哪里,它有什么问题。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不幸的一生,唯有以死来句读

由磨铁图书出版于2018年1月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台湾女生林奕含以个人经历为原型写作的长篇。林奕含年少时曾遭受老师诱奸,留下了长期的心理创伤。当她面对镜头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并质疑文学艺术的“所谓真善美”。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我宁愿大家承认人间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我最讨厌人说经过痛苦才能成为更好的人,我好希望大家承认有些痛苦是毁灭的。”“一个如此精致的小孩是不会说出去的,因为太脏了,自尊心往往是一根伤人伤己的针。但是在这里,自尊心会缝起她的嘴。”书中极细密的文字和敏锐的情感是房思琪这短暂的一生中无数次自我拷问与怀疑、一次次重生但又重新坠落,对《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讨论已经超越了本文自身,“书中的每一个比喻和修辞都是暴力现场”:字字句句都是对于人性、对于道德的叩问。

2017年林奕含最终不堪抑郁症的折磨自缢身亡,2018年初出版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像是为2018年写好了一个痛切的开头。正如林奕含在书中所说:“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

如果说2018年有什么书能和推动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和让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留下被伤害者抗争的痕迹联系在一起,《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无疑是这一年最重要的一笔。

《单身女性时代》:请给我不生孩子的自由!

理想国于2018年5月出版的《我的孤单,我的自我,单身女性时代》则在争取女性权益方面走得更远,书中作者真切地呼吁:请给我们自由!包括不生孩子的自由!

《我的孤单,我的自我,单身女性时代》

这是一部单身的通俗史,三十位女性的故事——单身并不是我们这代人的“发明”。作者特雷斯特将单身女性纳入美国近代史的脉络中: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们投身医疗救护、工业生产,女权运动浪潮中她们积极争取投票权、堕胎权益。长久以来,单身女性的故事就是这个国家的故事。作者在构建着女性“单身”与“不负担生育责任”的合理性:不是“独身宣言”,也不为向传统婚姻“抖机灵”,女性命运不再是简单的“二选一”,在她们面前会有更多的选项、更出彩的人生。结不结婚,女性都需要一种保持单身的能力,在思想上自主、经济上独立,由此我们将无可避免地迎来一个单身时代。

《下流社会》《低欲望社会》《老后破产》:我们的邻居日本怎么这么惨?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的《老后破产》,该书分析了进入老龄化的日本社会里,老人们的艰难境况。书中的一个案例——田代先生,75岁的他挤在东京的一幢建于50年前的公寓中,他每个月有10万的养老金除去房租和水电煤气等支出再交完保险,他手里只有2万日元的生活费。老人形影相吊,每个月到最后他只剩下几百日元,拿来买凉面,算计着吃。为了省钱,他甚至断掉家里的电,晚上房间里黑漆漆的一片,电扇空调更不要想了,因为闷热,睡觉只能开着门。

《女性贫困》《老后破产》

《老后破产》与译文出版社之前出版的《女性贫困》《无缘社会》等共同建构这日本社会的悲惨侧影:贫困的固化、年轻世代穷忙、中年人悲观又拮据、社会保障制度追不上“超老龄社会”的现实性需要,部分老人衣食无着到生命尽头孤独地死去,“不愿给人添麻烦”的日本人常死得无声无息,发现时已高度腐烂。

上海译文继续着对日本社会的关注,2018年10月出版《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分析泡沫经济崩溃以后,在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这个过程中,日本社会贫困开始扩大,大量的中流社会阶层掉落到下流社会,下流社会进一步扩大,成为今天的低欲望社会。

这些作品在中国的推广,倒不是中国人多关心一水之隔的邻居,而是因为2018年,“佛系”“丧”等词语在中国兴起,“低欲望社会”“下流社会”等正迎合了大家的自我解嘲,中国社会和日本的社会依旧有本质的不同。

《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江湖大哥们后来怎么样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的《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女大学生沈宝媛在几十年前对于四川袍哥首领——“副舵把子”雷明远的采访报告为底本,结撰出四川地区势力最大的秘密会党——袍哥的故事,他们人数众多,发展武装,控制地方,渗透到党政军各级机构;基层选举如果没有得到袍哥的支持,便无法在竞选中获胜。但袍哥始终是政府明令取缔的组织,且内部有一套严密的帮规,违规可能受到严惩,因此获取他们的信息格外不易。

《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

2018年,我们依旧在马不停蹄地追逐欢乐。2018年的热词有“真香”“漂亮警告”,2018年很多平时正经八百的网友也沉迷于抖音、快手。我们“求知若渴”的领域不仅仅停留在那些人尽皆知的常识或者那些说起来倍儿有面儿的史故,我们在探求的知识的边界在不断扩大,扩大,扩大到之前无人问津的冷门学科,甚至扩大到编造和杜撰的学科……

《尸体变化图鉴》:匪夷所思地就走红了

这本书本不该出现在这里,它只是贵州科技出版社于2017年10月默默出版的一本法医领域的研究著作,沉静、冷门又与世无争。但是在2018年,它匪夷所思地走红了。

《尸体变化图鉴》

《尸体变化图鉴》中以高清的大图详细展示了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死亡事件人的尸体的腐烂程度,彩页印刷,尸体细部毫发毕现。出版社宣传称该书是陈禄仕教授及其团队数十年来锲而不舍地对法医学尸体变化研究的成果,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分析尸体的形态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即通过研究尸体形态学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推测出死者死后经过时间(死亡时间)。但是无论出版社如何做正襟危坐的宣传,事情还是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去:有的网友拿它练胆子,有的网友买了送朋友,一度出现把淘宝店买断货的情况。

《超自然变形动物图鉴》: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继《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以后,未读在这个神奇的领域继续深耕,于2018年7月出版了《超自然变形动物图鉴》。延续前者的惊人的想象力和画风,作者继续正儿八经地剖析那些神话里杜撰出来的动物和神人,比如青蛙王子、月桂女神、蛇女、狼人、吸血鬼、半人马甚至天使……作者从神话、史诗、小说、电影以及真实自然中汲取灵感,构建了关于超自然变形生物的百科全书,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变形物种的每一个变化阶段:比如蛇女的消化系统是怎样的,蟑螂人的神经系统是怎样的,狼人的骨骼构造如何,中国龙怎么从鱼变形为龙的。

《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内页

不得不感叹,作者真的是开得一手好脑洞。

《人类愚蠢辞典》《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未读的流量王

未读从创立之初就怪字当道,最早出版的如《塞拉菲尼抄本》《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奠定了它荒诞不经的路数。

《人类愚蠢辞典》

未读统计了2018年的流量王,《人类愚蠢辞典》《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榜上有名。其中《人类愚蠢辞典》指出人类社会自欺欺人的263种愚蠢现象,作者奥迪弗雷迪站在心理学、数学、逻辑学、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角度,以词条的形式解读了263种社会现象与人物,并把这些词条按英文字母表排列起来,例如汽车、空调、自拍、一夫一妻、星座、伪科学等等。

2007年5月开播至今已11年的《生活大爆炸》中,主演Sheldon常常说出很多科学理论,此外以漫画形式吐槽博士生活的PhD漫画也在全美高校爆火了20年,2012年,豪尔赫·陈因为希格斯玻色子和顶尖科学家丹尼尔·怀特森博士结缘,当时怀特森教授向陈博士发送邮件,询问两人是否可以就这一神秘粒子合作创作一部漫画。5年后,这本由他们共同撰写的新书We Have No Idea(简体中文版译名为:《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在美国出版,一年之内被翻译成23种语言。2018年12月,该书也由未读引进到中国。

2018年是缅怀的一年 ,科学界、文学界、艺术界……这些曾改变过世界,改变过我们生活的人带着他们一生的故事、理想、爱与追求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一次次打开他们留下的文字,在时间长河中一次次打捞起他们曾鲜活着的人生。

江湖路远,借由文字,生死未必两茫茫。

《李敖自传》:那个只佩服自己的李敖走了

2018年3月18日,李敖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享年83岁。

《李敖自传》

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8年1月出版的《李敖自传》,书中李敖旁征博引,博古通今——年轻时写文章谈台湾的妓女问题,先从《诗经》的考证讲起;骂蒋介石也是从古至今为他寻找同类;包括写《北京法源寺》《第73烈士》这类小说也是做足了史料的功夫,甚至不惜掉书袋,让人物所有的对话都带着长长的历史的尾巴。《李敖自传》中,他也用近600个片段、40万字的篇幅和41幅照片,全面绘制了自己从肉体到精神的肖像,也侧面绘制了两岸,尤其是台湾近现代历史的肖像。而且,是一幅充满了李敖语录式的大话、狂话和笑话,兼具了滑稽剧和政治波普意味的肖像。

《金庸全集》:别了,我的武侠江湖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们一代人的江湖自金庸手下翻开。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自1972年之后,金庸用了将近十年的时光,作了修订,后由大陆三联出版社出版《金庸全集》,这就是“三联版”;1970年起,金庸着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在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也就是最后一版,被称之为“世纪新修版”。2001年,金庸将12套作品的出版和销售代理权独家授权给了广州出版社,由广州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联合出版新版《金庸作品集》。

《金庸全集》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金庸先生逝世当晚,一万多读者涌进到天猫购买金庸书籍。仅4小时,就有25余万册金庸小说被买走。最受欢迎的是《金庸全集》,最热卖的单册是长篇武侠小说《天龙八部》。

《爱与黑暗的故事》《我的米海尔》:火山近在咫尺,人们依旧坠入爱河

2018年,12月28日,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患癌去世,终年79岁。

《爱与黑暗的故事》

像昆德拉之于捷克、帕慕克之于土耳其,奥兹是当代以色列最杰出、最有国际影响的希伯来语作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的作品被相继成中文,其中,由译林出版社翻译的《我的米海尔》在读者群中引起反响。奥兹也凭这本书奠定其在以色列文坛的地位,该书以第一人称写成,描写一个结婚十年的女子在遐想的孤独世界里所有被压抑的期待和欲望。该书的开篇文字尤其为人津津乐道:“我之所以写下这些是因为我爱的人已经死了。我之所以写下这些是因为我在年轻时浑身充满着爱的力量,而今那爱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

奥兹的巅峰之作,是发表于2002年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在这部厚达600页的长篇小说中,奥兹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展示出一个犹太家族在百余年间的兴衰起伏:从主人公“我”的祖辈流亡欧洲的动荡人生,到“我”的父辈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后的艰辛生计;从英国托管时期耶路撒冷的生活习俗,到以色列建国初期面临的各种挑战;从犹太复国主义先驱者和拓荒者的奋斗历程,到邻里阿拉伯人一落千丈的悲惨命运……这是一部个人自传,也是一部民族史诗。

奥兹对这部作品钟爱有加。“读读这本书吧,”“你会了解一个在新闻报道中不能了解到的以色列。虽然火山近在咫尺,人们依旧坠入爱河,感觉嫉妒,梦想升迁,传着闲话。”

新闻推荐

坚守钓鱼城 评赵晓梦长诗《钓鱼城》

□吕进(重庆)一对于诗来说,份量不必一定表现为数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恰好是诗的特征与优势。有的优秀诗篇,仅仅几句就是...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