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关键词: 军民融合发展搭建平台 提升能力 加强保障 促进四川省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

成都日报 2019-01-19 03:25 大字

新时代下,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四川省是国务院确定的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唯一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省级区域。当前,全省“民参军”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批优势民口企业已经进入军队、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核心配套体系,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正在加快形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而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正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省人大代表、市工商联副秘书长、成都立鑫新技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汝君看来,虽然目前四川省在军民融合上创新机制、破除壁垒,大胆探索、全面推进,成为国家军民融合深度战略发展的“排头兵”,但仍然存在一些可以继续提高的地方。

“我们的军民融合机制亟待科学完善。”王汝君分析道,“‘民参军’‘军转民’有哪些可选路径,军地合作、院企合作、院地合作应采取哪种模式,需要深入研究。经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如何支持拿到重大军工项目的民企,军地两方深层次合作的利益机制等均需要明确。”同时,王汝君认为,军民融合程度也亟待深入推进。“部分军工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在本地产业转化率不高,转化不迅速不及时,民品生产能力、市场响应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瓶颈凸显。‘民参军’企业也因受目前装备需求生产机制和装备采购竞争机制等影响,范围窄、比例低,难以深度参与国防科技工业。”此外,军民信息渠道亟待优化通畅。“由于受传统军民分割、条块分割管理方式的约束,民口企业很难了解军工企业的技术。军工科研院所与民口企业在技术需求、人才需求、配套项目、基础设施等方面各自形成‘信息孤岛’。”

针对面临的这些问题,王汝君提出了三项建议。“首先是搭建军民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可以依托省内军工集团、科研院所重点产业化项目和重大平台项目,选择产业带动示范作用强、产业链长、效益好的项目列入储备库;设置已参军、拟参军、有意愿参军的企业名录,梳理企业的技术实力、生产能力、证书资质,建立省内民口企业信息数据库。搭建以有关‘军民融合’的信息获取、管理、分析、技术产品专家评估、信息发布与交流、决策咨询等为核心功能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定期向具有相应科研生产能力和资质的企业精准发布;主动对接省内外军工单位科研和生产需求,提高军民科技资源网络化共享和利用效率,推动军地之间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其次,要提升军民融合民口企业主体能力。”王汝君建议,对经过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给予税收适当减免、融资补贴等优惠条件;对民营企业自筹资金进行装备科研攻关的科研费用进行补贴,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装备预研;对准备扩大规模形成批量生产的军民两用技术转化产品,给予贷款贴息支持。”王汝君表示,希望争取具备条件的军工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的支持,向民口企业开放具有民用意义的先进装备设施;鼓励省内民口企业通过参与国防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和产品集成技术提升。

在王汝君看来,还应该加强支持军民融合发展要素保障。“建立适应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市场服务、投融资服务、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工程适应性研究等创新型中介服务体系。同时,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机构,助推民口企业、军工单位、高校院所、平台机构间在资本融合、技术转移、信息交流、人才互动、市场开拓等方面开展深层次融通合作;加强军地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科技信息、科技环境的整合,促进军民科技资源共享互用;加强与省内的高校合作,设立军民融合管理等相关专业,培养军民融合所需的管理型人才。”

本报记者 侯初初 张家华

新闻推荐

瞿秋白的新闻生涯

文/张家康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